人到中年在唱年轻感的歌很违和,即使是原唱也是如此。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到中年,工作、结婚、生子,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下载新歌的时间和习惯也就没有了。曲库也就停留在某个时间点。只有像万青、舌头这种喜欢的乐队出新专辑的时候,才会去上相应的APP上买一下。手机里、mp3里装的音乐也就那么十几张、二十几张。
: 国内一些我年轻时接触的乐队,解散的解散,消失的消失,死的死,精神病的精神病。残存的乐队,像新裤子、痛仰之类越来越融入主流,唱着大众耳熟能详的小曲儿,也就消失在我视野里,哪怕像新裤子这样突然上乐夏火了一把。也不知道真的是他们变了,还是我变了。一些坚持粗粝的乐队,也只有黑胶之类的介质发行,偶尔在live house的演出我也没法去看。万青偶尔发了一张数字新专辑,也不再有当初的感觉,只有一首河北墨麒麟,优秀而突兀的站在整张专辑的末尾而格格不入。
: 至于国外老乐队的新专辑、国外的新乐队,早已消失在我的视野,不再有时间关注了。 手机还坚持装着多年前用的foobar 2000软件用来听歌,十几张专辑在里面偶尔听一听。听的更多的反而是上世纪70年代Joy Division的那张《Unknown Pleasures》和Sex Pistols的《Never Mind the Bollocks,Here's The Sex Pistols》。巧合的是,Joy Division的Ian Curtis和Sex Pistols的Sid Vicious都在20多岁时字鲨,就跟一二十年以后他们的后辈、我的最初偶像Kurt Cobain一样。当然,还有一些金属如Opeth,也有女主唱的温柔小清新indie pop乐队专辑用来催眠。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24.1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