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科普!
我对运动手表的专业性要求不高,所以买的便宜点的,实在没想到华为这款基础的gps都这么拉垮。。。
【 在 VAN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致看了下,这些测试都混合了太多因素,难以讲清楚偏差怎么来的,gpx数据已经是运用层面的数据了(包括加载成图形界面的地图轨迹),随着运用层(手机、手表、手持机等)算力的提升,现在厂商应该加了很多算法对底层定位信息的修正处理,这些算法也会减少/增加偏差,我觉得还是要剥离开来,分别看底层gps接收芯片的定位偏差和上层算法的偏差
: 底层数据是有统一的格式,定位芯片接收到信号后,将时间、卫星信息和解算出来的坐标信息通过nmea0183协议传输给上层应用,nmea0183协议是开放的,可以用接口传输给电脑分析,常用的定位芯片如sirf3,很容易测试的,通过这种数据比较我觉得才比较有意义,但手表这种高度整合了的产品,估计很难拆解它的定位模块
: 基于原理,小型民用gps的偏差在十多米我觉得已经到极限了,轨迹从跑道内侧飘到外侧我是可以接受的,为了最后这一点优化的代价实在太大。当然优秀的算法确实可以弥补硬件的缺陷,看厂商的积累了,这方面老牌gps厂商还是有优势的。
: ...................
--
FROM 118.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