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肝脏疾病高发国家之一,不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高,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人数也逐年升高。临床上,大多肝脏疾病的治疗均需要肝再生机制进行修复。肝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可以通过肝脏初始重量的减少(例如部分肝切除术或部分肝移植)来诱发,还可以通过病毒性肝炎,药物损伤或脂肪变性等肝脏疾病引起的肝脏质量的继发性降低诱发。
肝再生是肝脏受到损伤刺激时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组织再生过程,临床上,肝部分切除术(PHx)、肝脏移植、肝炎的治疗都需要依赖肝脏再生机制进行修复。肝再生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增殖阶段和终止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分子参与。目前,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寻找促进肝再生的药物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在汉斯出版社《药物资讯》期刊中,有论文将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等方面对肝脏再生的机制进行综述,为肝再生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早有研究证明,在肝再生早期,肝细胞会储存大量的脂质,包括甘油三酯、脂肪酸和胆固醇酯,这些脂质可能作为新细胞膜的来源,用于促进肝细胞增殖。近期研究表明,NCoR1(核受体共抑制因子1)可以通过调控脂肪酸的合成影响肝再生。研究发现,肝脏特异性切除NCoR1的小鼠可以通过增加脂肪酸从头合成的相关分子表达,促进肝再生过程中脂肪合成从而增强肝脏再生。
早期研究报道,在啮齿动物部分肝切除后12~48小时会发生短暂的脂肪变性,在部分肝切除36~48小时脂解反应和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升高对于肝再生是必要的[35]。在部分肝切除后,破坏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会延迟再生反应。如脂联素缺陷的小鼠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的基因下调,从而阻碍了肝再生。所以,在肝再生过程中,肝脏脂肪过多或不足可能都会对肝再生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有关肝再生的机制研究多年,但是大部分研究结果由于物种差异并不能直接用于临床,临床上对于如何促进肝脏再生目前并没有达成很好的共识,对于相关肝再生的药物也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关于如何促进肝再生也没有明确的靶点,肝脏移植、肝衰竭或其他晚期肝病,对肝脏再生的需求迫切,它是一个多因素和多路径网络,确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所以,肝再生这一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科研工作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FROM 183.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