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负分、差评不等于种族歧视,错误的差评也不等于种族歧视。
a)从事实判断来看:
揭发某族裔的犯罪案例,是在公布一个事实;
指出某个罪犯的族裔不是歧视这个种族,也是尊重事实,
指出事实可以提醒公众远离罪犯,或打击罪犯。
揭发某族裔犯罪率高,是在公布一个统计结论;
这些都不是种族歧视,而是尊重事实。
事实可以帮助拯救潜在被害人、惩罚罪犯;可以提醒公众远离伤害、解决隐患。
b)从价值判断来看:
给一个族裔的(在某方面)打差评,也不是歧视,这是言论自由。
即便评论错误,也不能因此禁言,须知言论自由就是说错话的自由,
如果只允许说对话,那么对的话就可能被禁言,最后只有拳头大的可以说话。
根据无影灯效应,错话压不住真理。
如果这种差评是对的,那么就能激浊扬清;
如果是错的,也不至于造成多大危害,因为很快会被揭穿。
历史上任何民族仇杀,都不是差评造成的,而是禁言、法制落后造成的。
例如卢旺达大屠杀,阿明是个dc者,他发动了仇杀。
例如萨达姆杀库尔德人,他也是dc者,他发动了仇杀。
美国的100多年前的塔尔萨大屠杀,也是因为当时司法薄弱,而且右派政客长期姑息犯罪。
2020年的blm暴乱的罪魁祸首不是种族歧视,而是左派为了选票纵容罪犯、破坏zf成绩,
种族歧视只是借口、污蔑。
只要没有禁言、法制昌明,就不会有种族矛盾,
只有坏的人,没有坏的民族。
恰恰是那些打着反对种族歧视的旗号的人,在暗中煽动种族歧视、纵容种族间矛盾的激增。
2、系统性的错误的对待(虐待)、体制性的压迫才是种族歧视。
这种虐待压迫只能来自于zf,来自于当权者。
这种虐待压迫,必须由政策、法律固定化,才能起到作用。
例如纳粹要求犹太人必须佩带“大卫星”标志,
塔利班禁止女童上学,
都是体制性的虐待。
人民天然就有有“不喜欢xx”的权力,否则他也就被剥夺了“喜欢xx的补集”的权力:
如果他喜欢漂亮的女孩,那他就是歧视不漂亮的女孩。
如果他喜欢吃西瓜,他就是歧视种植苹果、鸭梨、葡萄……的果农。
而这多么荒谬!
为什么要反对歧视---系统性的不喜欢(来自zf的虐待)?
因为这违反建立zf的公共契约。
任何zf建立之初,一定有一个公平对待其成员的约定(没有的另说),
所以,“反歧视”的规则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契约规定的,它来自信用原则。
没有那种绝对化的、大到没边的“反歧视”、“公平”,
任何公平准则,都必须在法律中找到依托,才能算数。
所以谈到反歧视,不能把这个概念扩展到漫无边际、大而无当。
3、贾文山错在,把差评当成了歧视,把黑人当成了伟人、神,
他把国人对黑人的任何批评,都当成了种族歧视言论。
但他没有说出哪怕一例“差评”错在哪、为什么错,
更谈不上去统计这类差评的错误率、平均严重程度,
所以其结论不值一提,就是胡说八道。
------------------------------------------
附:贾文山:“学伴”舆论潮之后:中国国民需提升“全球公民”素质
7月,围绕山东大学国际留学生的学伴项目,中国网络和社交媒体圈掀起了一波舆论大潮。一部分网络舆论指责山东大学为每名留学生安排几名山东大学学生作为学伴,不仅是给国际学生提供“超国民待遇”,也是将山东大学女生送进非洲黑人男性留学生的怀抱。这样的指责不仅诋毁山东大学女生人格,而且可能导致在中国学习的国际留学生污名化。
其实,中国网络上类似这样的歧视、仇外、排外现象早已出现。例如,几年前网络上对广州市黑人社区的造谣和歧视性话语,对m群体的仇视和歧视性话语等等,此起彼伏。这类舆论折射了中国网络空间存在着见识浅薄、心胸狭隘和尖酸刻薄的民粹主义和大汉族主义心态。
与网络恶评相反,本人认为,学伴项目在中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中的普及,恰恰标志着中国留学生教育工程正在走向成熟。学伴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受到实践主义教育理念的支撑,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虽然中国培养国际留学生的实践早在1950年就开始了,但是,外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工程得到长足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一带一路”建设开始的。截止2017年,在华留学生已接近50万人,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0%。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留学大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但是,与英美有所不同的是,在华留学生大多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围绕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的恶评是像特朗普似的满嘴跑火车,是极端、缺乏事实根据和充满歧视性的言论。这种歧视性言行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之一是网上的肇事者没有由此付出代价。最近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发现一名新生几年前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表过种族歧视言论后,撤回了录取通知书。这一决定应该为中国制定网络歧视性言论治理政策提供某些启发。本人建议,网络歧视性言论的行动者轻则应该受到道德法庭的谴责,重则应该受到相关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大多数推波助澜的网民很可能是不明事理,随波逐流的。中国政府已提出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避免类似集体性歧视行为的再发生,眼下最要紧的应该是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要求,尽快开启全社会制度化的网民素质提升培训项目。族群歧视,如对非洲黑人和对m群体的歧视,以及地域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宗教歧视等多种歧视性言行都有碍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网民素质提升培训首先应从减少类似歧视性言行开始,促使中国网民、国民做视野开阔、尊重多元文化的“全球公民”。
掀起这一波舆论潮的极少数始作俑者表面上是批评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安排,但最终他们掀起的网络舆论可能瓦解“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在中国的大学里,类似学伴这样的项目,以及住家、中外学生同住一个宿舍等安排,不仅不能减或停,还应该做实做好。
--
FROM 59.1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