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市场的暴涨 取决于增量资金
暴跌取决于增量浮筹
资金增量是客观的 是可以预见 可以衡量的
浮筹增量则可以是完全主观的 是人心的相互猜疑
股票和货币 都是信用标的物
但股票的信用 比货币 劣质的多
1
同样作为一张纸 或者一个电子符号
货币可以在正常运行的社会中稳定的进行实物交换
而股票最多只能作为抵押物
2
股票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易结果
而交易的性质是 一笔交易 给全体定价
这样机制下 形成的所谓市值 和账面财富 就极端的荒谬
所以 股票的价值是天然不被信任的 他没有可靠的价值锚定
任人打扮
以上 使得股票的价值 高度依赖于市场,交易机制,交易条件,交易者的主观
暴涨的形成过程:
1 理论上 股票的定价是不需要过程的
一只股价1,市值100的股票 只要一笔对倒 就可以变成 股价100,市值10000
成本约为0
2 我们想象一下 当前市场的实际定价过程
基本设定:
1.所有交易者 都在当天完成交易意图
2.买方和买方公平,卖方和卖方公平 无人有优先权
假设 股价1 市值100
第一天 有5市值的持有者 有出售的意愿 在市场等待交易
有5的资金 试图购入
双方在反复试探后 最后以1 成交
市值不变 股价不变
第二天 资金变成了7
5的市值按1撮合 无法和全部资金成交
现在买方有两种选择:
1 提高报价 吸引更多市值入场交易
1.买方1 先提高报价到1.1 撮合购入约0.9股
现在市场上有 4.1股 和 6资金
这个过程如果继续下去 不难想象 资金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因为相对股票更少了
2. 1.1的报价吸引到1市值入场
现在桌上有 5.1股和6资金
继续以1.1 成交
现在桌上有 4.2股 和5资金
3 5资金一算 1.1成交 分4.2股 不够啊
5/4.2 约等于1.2
于是有人提高报价到1.16 成交 拿走0.85股
4 现在桌上有 4资金 3.35股
又有一人 把报价提高到 1.195 成交
并且其后也以这个价格出清
当前市值119.5
这就是一个 用2%增量资金 撬动 20%市值的例子
2 另一种情况稍好一点
现在7资金 5股 对应股价为约1.4
7资金给出一个统一报价 从1.01开始增加
股价的上升 吸引到场外持有者进入
最后 比如在1.05达成 全部交易意愿被实现
这样 2%的增量资金 撬动了5%的市值增量
3 如果2的情况从一次成交 变成顺序成交
从1.01向上逐步成交 就非常接近市场的真实情况了
而最终的成交结果 取决于场外如场的情况
最终成交价 在无限接近1和无限大之间
也就是说 2%的增量资金 也许只能撬动小于2%的市值
这就是我们说的 浮筹太多 股价推升成本上升
暴跌的机制于暴涨类似 这里省略
暴涨和暴跌的形成区别:
1 相对于总市值 资金池再怎么扩大也远远小于市值
2 市场的流入资金是有上限的 市场上的浮筹增长 则容易的多
3 避免暴跌的手段 是锁筹/限售股就是一种
锁筹导致了市场上可交易股实际的换手率上升
给浮筹增加减少了上限
交易机制:
1 t+1事实上是一种规则上的锁筹
2 由于t+1的存在 资金池的规模大于单日成交额
3 t+0的每一次交易 意味着1次浮筹的增加 和小于1次的资金增加
--
修改:computec FROM 222.129.0.*
FROM 22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