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自己说起,一个北京土著的高考之路
高考难多了
【 在 lanthan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本人和家父的身份证都是110108开头。我觉得北京的高考不是考聪明,也不是考家长资源堆积,而是一条很标准的学习晋升道路,包括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面。学校的作用一方面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是同年纪的学生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则是以身作则的监督,防止自己的孩子在没有自我识别能力的时候受到各种诱惑而走上歧途。孩子首先要理解高考,明白高考对自己之后数十年人生的重要性;其次是自律,要按时完成规定动作,能抵制各类诱惑;最后是坚持,在枯燥的重复训练中提升自己。至于孩子智商,我倒是觉得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 我1998年在北京参加高考,之后的1999年后高校开始逐步扩招。我那时候的高考还属于地狱模式的选拔性考试,能上个大学算是好学生;能上985级别的重点大学的,绝对是各地精英。
: 尽管大家都参加了统一试卷的高考,但当时各地的报名、考试、出成绩顺序不一样,这点经常被很多人忽略。北京是先报名、再考试、然后出成绩录取。当年北大录取分数线是591分。我们中学有考640分的,但她报名时觉得自己没把握,只报了北邮。大学的同学们说他们有先考试,然后估分报名的;也有出最终成绩后再报名的。显然先报名模式是最艰难的,对考生来说不存在侥幸,录取分数也就低了。
: 北京高考成绩低,刚进北京的外地学生都不服气,他们经常说如果我在北京那会怎么样。我们北京孩子也只能笑着听着。之后,大家都在一个学校里读书,我发现我入学成绩低,但在大学班里考试也能到中等水平,并没有当年高考成绩差距那么大。我们这个专业最终能拿到学位证的比例不到80%,被淘汰的都是外地学生,而且以奥赛进来的保送生居多。他们最主要的原因是贪玩,去网吧通宵打游戏。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在北京这样的话,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更别说上一本了。现在我和留在北京的大学外地同学聊天,他们普遍觉得自己孩子在北京高考难度大,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这里我想嘲笑他们一下,当年在校园里说北京高考容易的是他们,现在喊自家娃在北京高考难的也是他们!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小时侯不在北京,所以总以为自己在老家那套读书的方式放到自己娃身上也是一样有效的。
: 我自己的路:读书就一直在海淀区,小学中关村X小,中学海淀区区重点(不是市重点学校),大学top2理工专业。这条路基本上是现在版面很多人渴望自己孩子们走的。我父亲是中科院的。小学同班同学也有一个家长在中科院工作,他中学人大附中,大学top2。我有一个同校的女同学,和我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年级不同班。想想一个人如果是80岁寿命,我们居然能相处16年,小姑娘也很漂亮,当年我应该追她,现在还有点后悔。她父亲就在北京高校当教授。在北京土著中,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里,我印象中只有一个一般家庭的女孩子考到清华,她父亲就是一个普通工人,还面临下岗。尽管有小概率,但基本上我认可"父辈读书好,孩子读书会相对好一点"。
: 在小学,我就开始参加各类数学奥赛考试。当时每周只有一天法定休息时间。在周日那天,我要在上午和下午分别上两个奥赛班,一直坚持到高二。等到进入了大学,我还经常能遇到当初一起上课的同学。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母亲很早就跟我说"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家的一切都是我爸通过考试获得的"。小时候,父亲就带我去看别人从高考考场出来的场景。小学班主任老师说"在高考这条路上,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更多时候,不是家长、老师讲清楚一道题,而是他们讲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习的方法论。我觉得我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学习的动力。譬如我小学三年级遇到方程,课外班的奥数老师说遇到不知道的数字就写个x,然后继续做,到最后用等号确定结果,再反推算出那个x。
: 当然了,好的小学能带一个好的学习开始。我的小学历史老师说,一定要根据地理(地图)再学历史,然后我记住了很多历史故事、各类地理名词。我的历史和地理成绩一向很好。这些基础对我中学看语文文言文有帮助。
: 工作后,前单位有一个北京土著姐姐,74年的,大专学历。她听了我的劝告,为孩子,她极限负债置换了一套中关村K小学区房。当然现在房子也大幅升值。她的孩子就以我为偶像。这个小孩在小学三年级就知道什么是985、211了,自己在学校排名多少才能去人大附中;刚进初中就知道在海淀区排名多少能去top2。我问他,你的同学们打王者荣耀,你真不想玩吗?他说妈妈(那个姐姐)说当年她贪玩,每天看言情小说,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没上好学校。他玩游戏,现在舒服了,以后就会后悔的;他不玩游戏去参加各类辅导班,现在难受了,高考能去好学校,以后就舒服了。小孩已在六小强读书,但没上该校实验班。孩子甚至有些焦虑自己未来能不能上top2。他说在自己班里排名靠前也没啥大用,只有实验班的好学生,才是他去top2的竞争对手。我也希望那个姐姐和她的孩子梦想成真。
: 说到读书考试,从历史上看,我们一直在经历技术进步,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晋朝前,只有豪门望族的子弟才能拿着竹简、帛书识字。那个时代获取知识的价格极其昂贵。一般人家根本不可能保存大量文字材料。到了宋朝,印刷术技术成熟后,寒门学子才可以学到知识,参加科举考试。即使这样,宋朝的文盲率也达到了85%,我感觉宋朝能识字的人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本科。刚恢复高考后,我父辈考试,基本上需要大量的教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习题很少。又过了20年,到了我高考时候,各类试卷多如牛毛。我母校是海淀区普通高中,老师主要针对能上一本的难度授课。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老师不讲选拔性的难题,同学们之间也很满足于能拿到60%的分数上个普通大学。但我通过做全国试卷,逐步摆脱自己高中的约束。又过了20年,现在的教材、授课、试卷都已电子化,一个北京远郊区县的孩子也能拿个手机看到中国顶级学校老师的授课。遇到不会的题目,各类APP能充分讲解,连本校老师面对面的讲解都可以跳过了。各类辅导班还进行定向辅导,高中忙拍戏的关晓彤数学也能考到135分。试想,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晋朝,投胎那刻,就决定了他是否能读书。到了明清,寒门也可以创造条件参加科举考试,鲤鱼跃龙门。到了现在,一个北京中等家庭的孩子,朝九晚五不停地参加各类课外班。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细化逼着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参加高考。最后还是那句话古话,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上面是我一些个人感受。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AS-AN00」
--
FROM 120.244.2.*
99年北京高考数学倒数第二道题至今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分数不能说明这个。为什么都说北京孩子不努力呢,你们亲眼目睹了吗
【 在 zhongermen ()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时代吧,你那时候600分可以top2,现在600分只能上北工大。
: 因为以前北京孩子没几个努力的,稍微一努力就能考出来,现在大家都很努力。
--
FROM 222.131.244.*
这还是高知论坛吗 top2毕业会把自己情感长篇发在房版论坛 吗
别夸逻辑清晰了
猜是中介摘抄 夹带女同事买房一事 宣传学区房至关重要的软文
--
FROM 183.6.56.*
我们不是在讨论高考吗?
【 在 qs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同学大学以后的成绩不比外地同学差,而且体育成绩普遍强很多,也是事实。
【 在 wcb1223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61.48.214.*
嗯,按标准分录取的时候看不出差距,后来按原始分,北京和外地分数差距大得离谱。改成不同试卷后,分数差距才没那么大了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的时候是同一张卷子,后来才不一样的。
【 在 wcb12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的很好~
: 但是,北京卷...
--
FROM 61.48.214.*
所以你看懂啥了?
【 在 zixiao7 的大作中提到: 】
: lz写得很实在很好
: 回复里一堆堆根本没细看贴的、没看懂的、还有不想看懂只凭标题就准备抬杠的。。。不过以lz的年纪和经历,对这些应该见惯了,不会往心里去了吧
--
FROM 124.126.6.*
Re
【 在 zhongerm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时代吧,你那时候600分可以top2,现在600分只能上北工大。
: 因为以前北京孩子没几个努力的,稍微一努力就能考出来,现在大家都很努力。
--
FROM 59.109.219.*
你和楼主说的,也不对路啊,楼主说当年北京高考也很难。
过度训练不对是吧,那自己就撒欢玩呗,什么叫被含郊区的外地带坏风气了?
水涨船高,合着船不想动,水也不准涨?地球围你转得了
【 在 qiaodi0724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两辈110108开头都算北京土著了吗?让我这样110101开头的情何以堪。我小时候出了二环向大爷问路,大爷就会说进城啊,怎么走怎么走。我觉得以前读书还是容易的,也上课外班,但是就一两个。靠小聪明,一样是市重点中学,top大学,互联网大厂。现在被这帮外地来的(含北京郊区)把风气带坏了,没有童年啊。不过先跑不叫跑,会跑才叫跑。放松心态,找对方法,生命只有一次。
--
FROM 124.126.6.*
Re个蛋Re,山东河南湖北河北选一个,和北京一张卷一起录取试试?
【 在 UAM 的大作中提到: 】
: Re
:
--
FROM 124.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