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自己说起,一个北京土著的高考之路
lz文章谬误百出
我那届北京同学光300分理综就比我少了50多分(全国卷),不易么?到了10后,出生人口都翻倍增长,不难么?认为两件事冲突,纯粹刻舟求剑。
我们那届劝退的,外地考生有,北京考生也有,奥数保送的极少,因为基本都在各种xx班,碰见的概率都极低……外地学生经历完了地狱高考模式,到大学一缺约束就玩脱线了,lz这种北京人怕是不能理解。
作为北京生源混个中不溜就以为自己能配得上这些资源,照这么说工作以后大专一起,人家也没被开除,和top2也能比肩了,那还争个啥啊。
认清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辈,上了top2也是平庸。这么一想就随缘了。
【 在 popp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说,从概率的角度,你周围得有多少奥赛报送的学生,才能得出“我们这个专业最终能拿到学位证的比例不到80%,被淘汰的都 ...
--
FROM 1.203.173.*
你这一堆论证充分说明了你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
【 在 lanthanide (l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从自己说起,一个北京土著的高考之路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Oct 9 18:22:08 2020), 站内
:
: 本人和家父的身份证都是110108开头。我觉得北京的高考不是考聪明,也不是考家长资源堆积,而是一条很标准的学习晋升道路,包括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面。学校的作用一方面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是同年纪的学生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则是以身作则的监督,防止自己的孩子在没有自我识别能力的时候受到各种诱惑而走上歧途。孩子首先要理解高考,明白高考对自己之后数十年人生的重要性;其次是自律,要按时完成规定动作,能抵制各类诱惑;最后是坚持,在枯燥的重复训练中提升自己。至于孩子智商,我倒是觉得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 我1998年在北京参加高考,之后的1999年后高校开始逐步扩招。我那时候的高考还属于地狱模式的选拔性考试,能上个大学算是好学生;能上985级别的重点大学的,绝对是各地精英。
: 尽管大家都参加了统一试卷的高考,但当时各地的报名、考试、出成绩顺序不一样,这点经常被很多人忽略。北京是先报名、再考试、然后出成绩录取。当年北大录取分数线是591分。我们中学有考640分的,但她报名时觉得自己没把握,只报了北邮。大学的同学们说他们有先考试,然后估分报名的;也有出最终成绩后再报名的。显然先报名模式是最艰难的,对考生来说不存在侥幸,录取分数也就低了。
: 北京高考成绩低,刚进北京的外地学生都不服气,他们经常说如果我在北京那会怎么样。我们北京孩子也只能笑着听着。之后,大家都在一个学校里读书,我发现我入学成绩低,但在大学班里考试也能到中等水平,并没有当年高考成绩差距那么大。我们这个专业最终能拿到学位证的比例不到80%,被淘汰的都是外地学生,而且以奥赛进来的保送生居多。他们最主要的原因是贪玩,去网吧通宵打游戏。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在北京这样的话,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更别说上一本了。现在我和留在北京的大学外地同学聊天,他们普遍觉得自己孩子在北京高考难度大,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这里我想嘲笑他们一下,当年在校园里说北京高考容易的是他们,现在喊自家娃在北京高考难的也是他们!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小时侯不在北京,所以总以为自己在老家那套读书的方式放到自己娃身上也是一样有效的。
: 我自己的路:读书就一直在海淀区,小学中关村X小,中学海淀区区重点(不是市重点学校),大学top2理工专业。这条路基本上是现在版面很多人渴望自己孩子们走的。我父亲是中科院的。小学同班同学也有一个家长在中科院工作,他中学人大附中,大学top2。我有一个同校的女同学,和我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年级不同班。想想一个人如果是80岁寿命,我们居然能相处16年,小姑娘也很漂亮,当年我应该追她,现在还有点后悔。她父亲就在北京高校当教授。在北京土著中,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里,我印象中只有一个一般家庭的女孩子考到清华,她父亲就是一个普通工人,还面临下岗。尽管有小概率,但基本上我认可"父辈读书好,孩子读书会相对好一点"。
: 在小学,我就开始参加各类数学奥赛考试。当时每周只有一天法定休息时间。在周日那天,我要在上午和下午分别上两个奥赛班,一直坚持到高二。等到进入了大学,我还经常能遇到当初一起上课的同学。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母亲很早就跟我说"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家的一切都是我爸通过考试获得的"。小时候,父亲就带我去看别人从高考考场出来的场景。小学班主任老师说"在高考这条路上,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更多时候,不是家长、老师讲清楚一道题,而是他们讲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习的方法论。我觉得我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学习的动力。譬如我小学三年级遇到方程,课外班的奥数老师说遇到不知道的数字就写个x,然后继续做,到最后用等号确定结果,再反推算出那个x。
: 当然了,好的小学能带一个好的学习开始。我的小学历史老师说,一定要根据地理(地图)再学历史,然后我记住了很多历史故事、各类地理名词。我的历史和地理成绩一向很好。这些基础对我中学看语文文言文有帮助。
: 工作后,前单位有一个北京土著姐姐,74年的,大专学历。她听了我的劝告,为孩子,她极限负债置换了一套中关村K小学区房。当然现在房子也大幅升值。她的孩子就以我为偶像。这个小孩在小学三年级就知道什么是985、211了,自己在学校排名多少才能去人大附中;刚进初中就知道在海淀区排名多少能去top2。我问他,你的同学们打王者荣耀,你真不想玩吗?他说妈妈(那个姐姐)说当年她贪玩,每天看言情小说,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没上好学校。他玩游戏,现在舒服了,以后就会后悔的;他不玩游戏去参加各类辅导班,现在难受了,高考能去好学校,以后就舒服了。小孩已在六小强读书,但没上该校实验班。孩子甚至有些焦虑自己未来能不能上top2。他说在自己班里排名靠前也没啥大用,只有实验班的好学生,才是他去top2的竞争对手。我也希望那个姐姐和她的孩子梦想成真。
: 说到读书考试,从历史上看,我们一直在经历技术进步,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晋朝前,只有豪门望族的子弟才能拿着竹简、帛书识字。那个时代获取知识的价格极其昂贵。一般人家根本不可能保存大量文字材料。到了宋朝,印刷术技术成熟后,寒门学子才可以学到知识,参加科举考试。即使这样,宋朝的文盲率也达到了85%,我感觉宋朝能识字的人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本科。刚恢复高考后,我父辈考试,基本上需要大量的教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习题很少。又过了20年,到了我高考时候,各类试卷多如牛毛。我母校是海淀区普通高中,老师主要针对能上一本的难度授课。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老师不讲选拔性的难题,同学们之间也很满足于能拿到60%的分数上个普通大学。但我通过做全国试卷,逐步摆脱自己高中的约束。又过了20年,现在的教材、授课、试卷都已电子化,一个北京远郊区县的孩子也能拿个手机看到中国顶级学校老师的授课。遇到不会的题目,各类APP能充分讲解,连本校老师面对面的讲解都可以跳过了。各类辅导班还进行定向辅导,高中忙拍戏的关晓彤数学也能考到135分。试想,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晋朝,投胎那刻,就决定了他是否能读书。到了明清,寒门也可以创造条件参加科举考试,鲤鱼跃龙门。到了现在,一个北京中等家庭的孩子,朝九晚五不停地参加各类课外班。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细化逼着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参加高考。最后还是那句话古话,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上面是我一些个人感受。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02.212.*]
:
--
FROM 76.126.252.*
当然了,好的小学能带一个好的学习开始。我的小学历史老师说,一定要根据地理(地图)再学历史,然后我记住了很多历史故事、各类地理名词。我的历史和地理成绩一向很好。这些基础对我中学看语文文言文有帮助。
这个是我高中才自己领悟到的。。。
--
FROM 222.129.122.*
说话这么大的戾气,是身心有病吗?
上海电力没听说过,您自己去吧。
98年600分可以上南邮,也可以上北邮。
信口雌黄的人,真是不惜的理你。
【 在 yaxch 的大作中提到: 】
: 600分连南邮都上不了还北邮
: 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欢迎你,98年在江苏收的最高分是616
--
FROM 221.218.152.*
真实,实在,读书确实是改变人生轨迹的一条重要之路
【 在 lanthan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和家父的身份证都是110108开头。我觉得北京的高考不是考聪明,也不是考家长资源堆积,而是一条很标准的学习晋升道路,包括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面。学校的作用一方面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是同年纪的学生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则是以身作则的监督,防止自己的孩子在没有自我识别能力的时候受到各种诱惑而走上歧途。孩子首先要理解高考,明白高考对自己之后数十年人生的重要性;其次是自律,要按时完成规定动作,能抵制各类诱惑;最后是坚持,在枯燥的重复训练中提升自己。至于孩子智商,我倒是觉得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 我1998年在北京参加高考,之后的1999年后高校开始逐步扩招。我那时候的高考还属于地狱模式的选拔性考试,能上个大学算是好学生;能上985级别的重点大学的,绝对是各地精英。
: 尽管大家都参加了统一试卷的高考,但当时各地的报名、考试、出成绩顺序不一样,这点经常被很多人忽略。北京是先报名、再考试、然后出成绩录取。当年北大录取分数线是591分。我们中学有考640分的,但她报名时觉得自己没把握,只报了北邮。大学的同学们说他们有先考试,然后估分报名的;也有出最终成绩后再报名的。显然先报名模式是最艰难的,对考生来说不存在侥幸,录取分数也就低了。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124.64.16.*
95年就那么牛的附中是人大附中吗?90年代感觉北京是不是还是四中一统天下,你们附中都五六十人上清北,四中不得100多人?你关于北京录取人数远超外地的描述是客观的,我认为正是由此导致了北京分数线相对低,而不是楼主说的什么北京提前报志愿,那个年代不提前报志愿的很少
【 在 touch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老弟,你的中心思想我没太get到,但你阐述的大部分情况我有同感,补充几点:
:
: 1 我和你身份证前几位一样,祖辈都是农民,老家挨着河北了。为了上个靠谱的学校,
: 从初中就离家去了另外一所中学,住亲戚家。
:
: 2 奥数只有区重点的课外班,要周末自己坐公交去上一天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223.72.40.*
高考改变命运
是一天路
算是正确的路吧
【 在 lanthan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和家父的身份证都是110108开头。我觉得北京的高考不是考聪明,也不是考家长资源堆积,而是一条很标准的学习晋升道路, ...
--
FROM 1.202.113.*
1.你太看重家庭了。外地真正考上top1、2的一般都是农村的孩子。
2.你要是外地县城高考,如果你考上了top,那么你身边不可能有另一个top。因为没有那么多名额给一个小县城
3.我认为只有外地考入北京后留京拿到户口安家,娃又参加高考的人才有发言权。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外地高考。
【 在 lanthan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和家父的身份证都是110108开头。我觉得北京的高考不是考聪明,也不是考家长资源堆积,而是一条很标准的学习晋升道路, ...
--
FROM 14.116.141.*
感觉楼主说的挺好
怎么底下那么多喷子
看不惯北京户口?
【 在 zzeetta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实,实在,读书确实是改变人生轨迹的一条重要之路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223.72.55.*
大专姐姐的大学同学也是大专啊
【 在 OkBab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因为大专的土著姐姐长得漂亮嫁给了他大学同学吧?
:
:
--
FROM 2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