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东城的衰落证明学区是个伪命题
这种家长还是有的,很多卖了自己的大房子接盘老破小的家长,其实还是幻想买学区就能学习变好,否则他们不会全家人花这么大代价降低品质消耗积蓄。
不过这类家长比前几年少了一些,但还是比较主流的一群。给学区房价贡献最大的也是他们,坚定挺学区房的也有他们。
【 在 xk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相信没人傻到自己娃学习不好觉得买学区就能变好的地步吧。。只能说尽量给孩子良好平台,至少没有拖娃后退,问心无愧吧,毕竟父母都是无私付出的
--
修改:bluelure FROM 101.41.178.*
FROM 101.41.178.*
嗯,不认同没关系,大家就是探讨,也不是要说服谁。
探讨的过程,自然会有看到的人反思。
【 在 xk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不是,有能力有本事对知识极度重视的,大部分是自身优秀的,我觉得不会像你说的这么没思考能力,更不是主流
: :
--
FROM 101.41.178.*
我觉得你说的挺好,代表论坛里更理性的一种思考,说明大家是在进步的。
之前很多人包括一些v,总说西海学校高考成绩好,清北率高等等,拿这个来证明西海学区房的价值。这种论调后来被一堆数据反驳,西海高考成绩好和普娃关系不大。
现在换一个角度来说,用学校的氛围来解读,哪怕天赋一般的娃也会被良好的学习环境影响有提升。我觉得这个解读角度挺好,确实无从反驳,能让西海学区房继续体现自己的超高价值。
大家花超出使用价值很多的钱买学区老婆小,就是为了遇到一样愿意花更多钱的家长,这事儿很滑稽,但确实很现实很合理。而这些为孩子愿意付出和上进的家庭为了实现这个彼此择邻的理想,每年花的钱越来越多。学霸和zb们并不受影响,中介和v们盆满钵满,这事儿其实有点讽刺。
【 在 msksfv 的大作中提到: 】
: 换学区房并不是觉得进了这个校入了这个班学习就自然变好,而是选择一个积极向上对学业有追求的环境,选择一批跟自己想法一致的家长,一起进步。昔孟母择邻处,够明白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01.41.178.*
是的,深感太卷了
【 在 msksfv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代下每个对孩子寄予希望的家庭都一样是受害者,当然除了zb。想强行改变大环境?胳膊拧不过大腿啊。根本还是资源有限。
: 之前也有讨论为什么国人在学区房、校外培训等这么疯狂,内卷这么厉害,追溯渊源还是优质教育资源和庞大的需求之差。取消校外培训,双减后降低难度就能解决本质问题吗,不可能的,走着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01.41.178.*
非学霸在哪都一样,尽量找个加工能力好的而不是靠学霸撑起来的学校即可。
这个就得仔细研究各区的中档学校了。
【 在 ro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排名后20%的怎么办?
--
FROM 101.41.178.*
是的,如果单拿个例说,人大附素质也不见得多好。中关村4号线地铁里也看到小孩们说脏话。
大家都别拿个例互相踩,特别那几个海淀的,没意思。
【 在 goodd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说就不对了,人以群分,你和这类人一起聚会吃饭,呵呵。
: 另外八卦一下,你中午在海淀黄庄吃个午饭,看看八一和人大附的娃,经常能发现抱在一起的小情侣,带脏话聊天的小同学。
--
FROM 101.41.178.*
我同意,关键不在于学区房是否促进学习,而是能否升值。
只要学区房逐渐没有了高溢价,热度就会下来。否则永远有炒作的空间,永远有击鼓传花的规律。
【 在 ibriano 的大作中提到: 】
: 唱衰学区房的有一个最大的误区,总以为买学区房的家长有这个迷信,只要戳破这个迷信,这些家长就不买学区房了
: 其实这是错的,最核心的是,以后的家长,暂时没有买学区房的家长,有没有这个迷信,只要还有,那么现在买学区房的家长,即使不相信学区房的作用,只要在接盘者中这个信念还有市场,就肯定会毫不犹豫买学区房,赚钱的事为啥不赚?
: 所以和学区房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没有关系,和具体某一个家长觉得有没有用没有关系,学区房的荣枯在于整个中产阶层的大多人人认为有没有用
: ...................
--
FROM 59.1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