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当时的教改措施是对的,包括重点中学取消初中部,市重点区重点一律改叫示范校。
但是对当时没有学区房的解释是错的。
当时四中虽然是面对全市招生,但是每区的名额差别很大。假设每年有100个高中学位,西城能有60个,东城20个,其他区分剩下二十个,像崇文宣武啥的,每区只有两三个名额。海淀是和东城一个地位还是跟剩下几个一样忘了。
其他市重点大抵如此,都是本区招的多,外区招的少。区重点基本只在本区招生。但是以当时中心四区状况来讲,东城西城的重点无论是数量和质量,相对崇文和宣武,都是碾压性质的。
当时有今天的条件的话,东西城的房子也会变成学区房。
那会没有学区房主要还是两点,一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那拨家长大多数就没啥择校意识。二是当时商品房市场还在形成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还指望单位分房,没有财力也没有意识去买房。个别有择校意识的家长大多都是体制内的公务员或者老师,择校都是找人走关系。
【 在 mystic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75514 #发自zSMTH@BMH-AN10
--
FROM 1.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