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东城是普娃的最佳选择
【 在 BTB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城市近几年被点的减少,当然,点朝阳的也大幅减少,四中就爱东城,去年9个前一百四个是东城
近几年东城去四中的,科特居多,没法点了吧。
某大V的娃,本来是五分小五+四中模式,后遭遇中考锁区,通过科特进去了。在他那届之前,四高中的生源里,东城和西城占比差不了太多,五分更像四中的嫡系,四初中反而不是。
当然也有很多中考前被别的学校挖走的,前年中考前一模二模都排前三的文汇某娃,早早被人系预定了。
反正吧,那些西海的顶牛校,天天盯着各区的牛娃动向,不知道今年还有渠道没有,再挖东城的中考牛娃了。
--
FROM 222.129.1.*
【 在 sambob126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高中率也能相信吗?旁边一个区重点一个市重点,不点名了,去年2个分流班,今年3个,不用参加中考,直接去职高。那比率能不好吗?就这么处理,以后不管多少孩子,高中率可以年年98%。
点个名呗,这才有可信度
--
FROM 222.129.1.*
【 在 sambob12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限率其是也是粉饰过的,有大量提前分流不参加中考的
如果有证据分流,请贴出来说明,如果只是道听途说,那不算数的。
虽然我们小升初从东城跨到了海淀,但小学同学多数在东城,小区院里也有很多中学孩子,大大小小一届一届的,前后五六届都熟悉,这些孩子分散在档次不同的东城学校。
派位二中分,基本稳定在倒数的某娃,考到了65中,今年应该高考了。东中某娃,小学阶段倒数,家庭原因,中学阶段基本也差不多,今年正常中考了。
两三年之内,二中分、22、25、65、27,这些北片中学,确认没有学校分流的,有学不进去加上青春期逆反不上学的。
不知道你说的市重点分流、区中点分流都是哪届哪个学校的?还请明示,这样对后面的孩子选择学校有帮助,也算是积德行善吧。
如果没有证据,请把你那些猜测的或者道听途说的,撤回吧,不要误导后面的孩子。
--
修改:shuicube FROM 222.129.1.*
FROM 222.129.1.*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觉得也算数的?
: 不过我倒有个真实按理
: 朝阳某校中考第三名
: ...................
没看明白,这个例子为啥能说明老师重要呢?
这个孩子所在的班,40多个人对应的都是相同的老师吧,这40多个人都和这个同学一样考到了很靠前的位置,还是只有这个同学考的好呢。
如果是老师的作用,应该这个班同步都考的极好才对吧,一个人突飞猛进说明不了老师的作用有多大。
--
FROM 222.129.1.*
【 在 coolor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城对于中段娃也不友好
: 我有个同事,在中考考入二中,觉得自己娃挺牛
: 等到模拟考,横向一比,跟海淀差远了
: ...................
到了六年级,自然会有很多考试机会,有些要求学籍户籍,有些不要求。
二中这个例子,只是个例罢了,也许他考二中的时候,就是较低分数进入的,或者发挥超常,本质上和海淀的中上孩子差不多,区重点那样的。
海淀今年高考学生一万多,东城才四千,东城的1000名,放在海淀排三千名,这很正常啊。都是前四分之一左右。
头部生源,东城确实和海淀有差距,海淀毕竟集中了全市的顶牛,中段生源一样,差生都是差生,也没区别。
不是东城牛娃,到海淀就变成普娃,该牛还是牛,要不海淀也不会年年盯着东城的顶牛,想方设法拉拢过去。也不是东城普娃,到海淀就能变成牛娃,基本上和个人智商个人追求相关,也和家庭投入意愿、学校整体氛围、老师水平和敬业程度,多种因素有关。
现阶段,提升自己娃的能力才是关键,娃牛,啥也挡不住。
--
FROM 222.129.1.*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朝阳拔尖的刚去海淀时才是个中等生……
那老师牛到把中等生提升到很靠前的位置,班里或者学校里那些比他牛的孩子呢,同样老师教出来的孩子,齐刷刷比他更牛?
--
FROM 222.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