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老城区东西城大概在上个世纪末全部开发完毕。之后先开发的海淀后开发的朝阳再之后其他各区。具体数据不太好说。以1999-2000为例。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住在主城四区当时叫做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比例大概在70%。从开发海朝昌兴起。逐渐东西崇宣京籍开始外迁买商品房、拆迁分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等等等等。当然具体数据真的不好统计。
2.您同意我就不在赘述了。
3.从来没说拿北京的京籍考生第一大区的海淀去比较小的同数量考生的贫困县城。现在对比的更多的是北京市内各区。从一份数学考试成绩上能看出来城区差异极小,郊区可能略有差异。但也不是非常大。如果除去掐尖因素那其实各区差异更是微乎其微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fantasysw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1、很多很多是多少,有统计吗?
: 2、第二条同意,转区是不能直接改变孩子本身的能力的,但是不能否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当然也不是说朝阳学习环境不行,都是相对的,选择改变环境的人谁都不会往差的地方去换
: 3、正态分布不假,但是不能说每个区正态分布没有区别,极端一点,一个欠发达的县城和海淀,你觉得top10%的苗子都是一样的吗?提供的教育环境是一样的吗?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