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潮吹确实搞不懂,朝阳总体上还是有待进步
我最早住的小区,聚满了全国各地来北京安家的年轻人,慢慢的,大家都有了孩子
【 在 BTBU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这些有掐尖,没数据确实也很难说具体如何。但650+就相对可以反映问题了,我一直没太注意,但细统计一下,差别很是很大。
:
: 八十中今年,670+49个,650+估计不会超过八十个,而二中超过130人
: ...................
--
FROM 124.65.218.*
到了升学的年龄,大部分就离开了朝阳,去西城的5个,海淀的2个,国际部1个,天津3个,回老家的2个,留在朝阳升学的只有2个,其中一个是因为积分落户成功了
【 在 BTBU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这些有掐尖,没数据确实也很难说具体如何。但650+就相对可以反映问题了,我一直没太注意,但细统计一下,差别很是很大。
:
: 八十中今年,670+49个,650+估计不会超过八十个,而二中超过130人
: ...................
--
FROM 124.65.218.*
这些都是今年高考的娃,其中有特别优秀的,大部分是普娃
我们跨区后也颇遇到一些同样从朝阳出走的特别优秀的孩子,基本是小升初通过特长或者民办跨到海淀的
【 在 BTBU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这些有掐尖,没数据确实也很难说具体如何。但650+就相对可以反映问题了,我一直没太注意,但细统计一下,差别很是很大。
:
: 八十中今年,670+49个,650+估计不会超过八十个,而二中超过130人
: ...................
--
FROM 124.65.218.*
朝阳教育水平要想提升,还是得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把朝阳的孩子留在朝阳升学啊
--
FROM 124.65.218.*
对了,留在朝阳升学的那个孩子,是因为妈妈是老师,孩子能上八十中
--
FROM 124.65.218.*
娃幼儿园一个班24名同学,小升初8个海淀,3个西城,2个回老家了,数据不全,有的家长没有提供娃小学去向
--
FROM 124.6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