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025北京高考前一百名各区比率对比
海淀区 61人 区内比率0.38%
西城区 25人 区内比率0.28%
朝阳区 14人 区内比率0.20%
东城区 4人 区内比率0.06%
如果把掐尖的因素还原回去,各区比率数据应该差不多。
毕竟,在这波生源里,海西还是存在不少朝东头部生源的。
结论依然是,没有什么学区,全看生源而已,在哪学都一样。
--
修改:Michaelss FROM 106.121.70.*
FROM 106.121.70.*
我以前说过,东西海掐不到尖后,学区房就会漏出原型。东城只不过是最先倒下的一个。西城,海淀会慢慢接踵而来。
【 在 yhfor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城在搞啥名堂
--
FROM 106.121.139.*
那西城和朝阳就更没啥差距了。海淀还有早早培姑且能撑一会,时间长了结局也是一样的。
【 在 ma309385560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错了 海淀63 西城23
--
FROM 106.121.139.*
你太高看海淀了。海淀如果没有全市掐尖早不行了。人大附以前每年200个北清,今年直接170个了,也在走下坡路。你说是人大附模式不行了?其实是各区都在保护尖子,人大附能掐到的越来越少了。所以,海淀没啥特殊的,就是掐尖而已。慢慢的,也会被拉平。人大附的北清率已经落后于北京中学了。
【 在 ma309385560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城肯定越来越下坡,内部竞争太小了。朝阳基本学海淀模式,请了很多海淀的学校过去开分校。但是教研水平和生源差挺多的。现在基本是海淀带着其他区玩,东西城自己瞎捣鼓
--
FROM 106.121.69.*
是,昌平,丰台照样有清北。
像德胜什么的被妖魔化了,十几万一平买那个,该考到哪还是哪。
【 在 polyim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本就不需要来海西朝买房,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或者下不了决心。
--
FROM 106.121.69.*
海淀是因为掐尖,今年下滑的也很明显了。
东城-西城-海淀,都会排着队来的
【 在 ff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往高处走,海淀区就是最高处
:
--
FROM 106.121.69.*
你可以看看这61个的构成,前三个占了49个,其他的基本就是1-2个。换言之,海淀就是头部这两三家撑着,后面的都是渣。而海淀的这两三家也是靠掐尖的,而且是靠区内+区外掐,而别人也不过是区内掐。海淀你要能看到这,就真的看明白了。
另外,人大附的北清率已经落后于北中了。想想北中才建校几年?之前说的什么名校沉淀,教育深耕都是扯淡,掐尖就是王道,掐不到就会下滑。
【 在 gsyou77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滑明显前100有63个,下滑不明显就得60大几,不下滑不得有70多个,要是超常发挥不得80多个,还让不让其它区活啊
--
FROM 106.121.69.*
数据下面还有一行说明,麻烦一并看看。
【 在 cn6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数据根本没支撑你的结论。
:
--
FROM 106.121.69.*
你要这么看问题就是认知上的差异了。
看问题要看趋势,看本质。
要知道,过去西城一百多北清,朝阳只有三四十个。那是多大的差距。
朝阳去年说要三年破百,今年就干到九十个了。和西城差距已经缩的很近了。
这个差距是怎么缩的,不就是因为朝阳越来越多的尖子不出区了,西城慢慢掐不到了吗
等将来一点都掐不到了,不就是会拉平了吗。
这还不能证明只有掐尖才是王道吗
【 在 cn62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就是后面那句。
: 数据支撑不了的结论,你一句猜测就成立了。
: 那还摆数据干嘛?
: ...................
--
FROM 106.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