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观点,引我思考。
我想,或许问题的症结在于,1)什么是好的教育;以及2)如何在北京的实际情况下为孩子提供这样的资源实现好的教育。
很想向您请教下~
看新闻报道,“顺义妈妈”,据说是家长至少有一方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养成的,并以此为自己的事业,但家长之间追求孩子各种竞赛比赛名次,从小目标藤校,充满对抗和竞争,这样是好的教育吗?
另外,据说,不同小区,里面的孩子的精神面貌,得体程度,可能显著不同。如此状况,选择孩子精神面貌好的小区,是否就成了想为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的父母的“刚需”?
朝阳,海淀汇聚了很多经商和做学问成功的人士,北京政府迁副中心,北京在建设周边,如,未来科学城,望京,亦庄等若干个城郊的卫星城区,您怎么看这些地方的发展。这些地方汇聚了蓬勃的青年人,但会改变北京高质量生源和教育资源的分布吗?
谢谢~
【 在 tiancaik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知道这三个字的由来,感觉更像是一个噱头,跟当年背背佳、脑黄金、小罐茶一个道理,很多人不去思考。真的很无奈。
: 拿过去在这里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考出的好成绩标榜这个地方的魔力。不去思考当年这群孩子同一届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其中的好成绩有多少是把其他地区的尖子生薅过来,再加上本地区自身经济基础就特别好,有很多自己的尖子生。一来一往在成绩上比其他地区强过不少。都以为是这个地区的魔力。
: 如果时间静止在十多年前那个时代,其实所谓“学区”结论也还靠谱,毕竟那个时代核心区不管经济还是教育确实强过近远郊很多。去买这儿所谓的“学区”房也没什么问题,毕竟静止的情况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 ...................
--
FROM 129.2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