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这三个字的由来,感觉更像是一个噱头,跟当年背背佳、脑黄金、小罐茶一个道理,很多人不去思考。真的很无奈。
拿过去在这里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考出的好成绩标榜这个地方的魔力。不去思考当年这群孩子同一届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其中的好成绩有多少是把其他地区的尖子生薅过来,再加上本地区自身经济基础就特别好,有很多自己的尖子生。一来一往在成绩上比其他地区强过不少。都以为是这个地区的魔力。
如果时间静止在十多年前那个时代,其实所谓“学区”结论也还靠谱,毕竟那个时代核心区不管经济还是教育确实强过近远郊很多。去买这儿所谓的“学区”房也没什么问题,毕竟静止的情况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但,时间是不会静止的,一个新北京人时代悄悄的来了,虽然在前十几年间成绩还是老样子,但这时已经和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成绩虽说变化不大,但优势基本已经丧失殆尽,二十年前的差距巨大,到如今的高端颓势,一点一点的改变。谁都可以假装看不见,但时代的更迭永远不会考虑个人的意愿。
不管选择金融街、德胜、月坛还是哪哪儿都没什么问题,即使大厦将倾这些核心区里最宜居的区域也还是区内最好的,但不代表在全北京还是最好的了。新崛起的更符合新北京人时代的区域已经取代老的区域逐步进入历史舞台。
话题2
什么是好的教育,如果您去过更多更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美国,韩国就会发现中国在走一条别人走过的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只是其他几个发达国家前几十年某一个阶段的缩影,社会会慢慢分化,只占小部分的精英教育与大部分的快乐教育,这就是如今北京面临的形式,越是高知越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如今社会地位的人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反而生活本就一般的人越容易被快乐教育理念吸引(当然每一类都不是绝对,概率的问题)。
鸡娃、买房进入看起来升学率容易的区只是面对竞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所以才有了“牛娃去海淀,普娃去西城”这样的说法。说实话跟家长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一届孩子能有多少牛娃天牛?其实很少很少,剩下大多数还是靠努力勤奋时间积累努力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二时代早就在变化中,只是有很多人选择看不见,不想看。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怎样选择更好的资源实现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当然从自身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直到有一天孩子自己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自律性。不会轻易被邻居,同学所左右,这时候家长可以适时退出,只做后勤保障。其次就是有一个良好的氛围,邻居积极向上的斗志,也会促进孩子的价值观,自律性的形成。
再提一下您说的各个新建区域,我都很看好,亦庄,未来科学城,新北苑等等,只是需要最少一个10多年的成长周期。都可能成长为下一个类似于万柳、太阳宫、望京相对的宜居且教育高地。需要时间、政策的配合,恰到好处的新北京人的流入……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2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