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差不多时间参加的北京高考
部分同意你说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学习有一定影响,但智商更重要。我的同学家里重视教育投入的一大把,但学习成绩差的还是照样差,成绩好的孩子家长的投入并没有比别人多。现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便利多了,家庭的差距可以忽略了。像你现在这样,还拿北京远郊区县举例子的自我陶醉优越感,以后应该是没有了。
不赞同你嘲笑那些觉得现在北京高考难度大的家长。你那时候的北京,参与竞争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过精英筛选的北京土著,而且,重视教育的家庭并不多。
但现在,北京孩子是全国经过高考筛选留在北京的精英们的后代,而且大部分都很重视教育。这竞争难度加大了太多了。
另外,你父亲是中科院的,那应该是第一代外地留京的精英,理论上说,你是二代北京,不算北京土著。
【 在 lanthanide ()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和家父的身份证都是110108开头。我觉得北京的高考不是考聪明,也不是考家长资源堆积,而是一条很标准的学习晋升道路,包括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面。学校的作用一方面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是同年纪的学生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则是以身作则的监督,防止自己的孩子在没有自我识别能力的时候受到各种诱惑而走上歧途。孩子首先要理解高考,明白高考对自己之后数十年人生的重要性;其次是自律,要按时完成规定动作,能抵制各类诱惑;最后是坚持,在枯燥的重复训练中提升自己。至于孩子智商,我倒是觉得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 我1998年在北京参加高考,之后的1999年后高校开始逐步扩招。我那时候的高考还属于地狱模式的选拔性考试,能上个大学算是好学生;能上985级别的重点大学的,绝对是各地精英。
: 尽管大家都参加了统一试卷的高考,但当时各地的报名、考试、出成绩顺序不一样,这点经常被很多人忽略。北京是先报名、再考试、然后出成绩录取。当年北大录取分数线是591分。我们中学有考640分的,但她报名时觉得自己没把握,只报了北邮。大学的同学们说他们有先考试,然后估分报名的;也有出最终成绩后再报名的。显然先报名模式是最艰难的,对考生来说不存在侥幸,录取分数也就低了。
: 北京高考成绩低,刚进北京的外地学生都不服气,他们经常说如果我在北京那会怎么样。我们北京孩子也只能笑着听着。之后,大家都在一个学校里读书,我发现我入学成绩低,但在大学班里考试也能到中等水平,并没有当年高考成绩差距那么大。我们这个专业最终能拿到学位证的比例不到80%,被淘汰的都是外地学生,而且以奥赛进来的保送生居多。他们最主要的原因是贪玩,去网吧通宵打游戏。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在北京这样的话,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更别说上一本了。现在我和留在北京的大学外地同学聊天,他们普遍觉得自己孩子在北京高考难度大,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这里我想嘲笑他们一下,当年在校园里说北京高考容易的是他们,现在喊自家娃在北京高考难的也是他们!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小时侯不在北京,所以总以为自己在老家那套读书的方式放到自己娃身上也是一样有效的。
--
FROM 211.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