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你所说。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还有很多细节。
比如,新政前,头部公立学校的重点率是35%-45%,中等的学校在15%-20%以内,差的学校占大多数,考上重点的可能凤毛麟角。新政后,按照名额到校,各个学校都有6%左右的重点名额。所以,本来差的学校有了6%的重点率,得到了巨大提升,但是他们剩下的人是没有竞争重点的能力的;
中等和头部的学校,本来就有实力上重点的学生,有6%会走名额分配,剩下的人里面,头部学校有30%-40%的人,中等学校有10%-15%的人去竞争全区排名的重点名额;而这个名额是被大大压缩的了,按照成绩的分位来看,头部学校相同位次的人,和中等学校相同位次的人去比是占优势的,假定成绩分布是相对均匀的,头部学校和中等学校在这个层级的竞争也是保持同样的比例,大概3:1。
粗暴一点,我们算全区竞争的名额少了一半,那么除去名额分配的学生外,头部学校有15%-20%的人,中等学校有5%-8%的人可以升重点,所以总体来看,头部学校有21%-26%,中等学校有11%-14%的人可以上重点,差距是缩小了,但是大家都吃了亏,损失的名额补给了最差那一大波学校。
我的预测,最后的实践可能比这个更残酷,头部学校很多之前走自招的回到了竞争队伍,中等学校的学生在竞争中更难一点,大概头部学校25%-30%,中等学校10-12%,差学校6%左右。
逻辑比较混乱,也不一定对。
【 在 desalina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岂不是原先的牛初中最倒霉,校内竞争,大家首先要避免进入牛蛙集中的学校, 类似高考, 没人主动将户口迁到山东河南这种竞争激烈的地区, 凤尾不如鸡头啊,策略就是 先在最烂的学校占坑,再加大课外补习,才是进好高中的途径,你进了牛校岂不是累死挤破头考不了前30%,就上不了好高中。
--
FROM 58.24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