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特别卖力,基本上北京“东西北”(公司和家都离南太远了,所以就没有考虑南边)三个角都跑遍了,当时印象深刻有几个地方:
1,东边有泛海国际、观湖国际--房子不错,离上班(CBD)近,房子新,距离朝阳公园近,但是出门就是大马路,当时周边还没有修好,哪哪都是土,到朝阳公园还得跨四环,看起来容易实际走起来挺难的,最主要连个幼儿园都没有,更别说小学了;
2,东二环边上还有几个老贵小区,什么国际的,听者都是更十年前的有钱人住的地方,二环边就是交通方便,到哪都可以,配套比较均衡,无论小学还是幼儿园都有,但是就是老小区的样子,密密麻麻的车,密密麻麻的人;
3,亚运村的什么卧龙小区,也属于更十年前的好小区,记得当时有一个5、6层跃层,房子特别大,可塑性强,就是老楼没有电梯,要是有老人肯定不行;
4,当时也看了望京、还有更远一些的别墅啥的,反正大概有大半年时间吧,特别卖力的吧北京能看的房子都跑了。。几次差点出手,总有各种阴差阳错的错过。。。
直到后来来了万柳,先是觉得整体外部环境不错,当时对学区的感受并没有特别强烈,当年三小并不是很出名,那时候认的一流小学是史家和府学,后来还有实验二小。只是单纯觉得综合考虑下来,万柳是个不错的选择,结合了交通方便,老人孩子遛弯环境保障,学校尚可。。。
啰嗦半天想表达的是,买房是个大事情,不能因为这房子外号叫“学区房”就只考虑学区属性,要有一个综合打分表:学区,房龄的保值,居住便宜,周边环境。。。。把可以入选的房子都排列一下,下单那个最高分的,这件事情就叫做的尽力了,不给自己留遗憾,也不留任何话柄了。日后万一孩子学习不好,也别抱怨学区房没用了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很多的标签,我们可以同时是子女、父母、员工还有朋友。。。房子也是,哪一个单纯的身份都不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加权系数来区分个人对不同因素的偏好。
另外再多说一句学区房关于孩子成绩和择校的关联:
先说最简单的--跟择校毛关系都没有,虽然大部分三小的孩子都去了小强,但是要么是娃强要么是爹妈强,娃强的就是使劲学英语数学,凭成绩被点招;爹妈强的是通过各种关系拿到票,看清楚自己的现实然后针对性的努力吧。也不用特别羡慕爹妈强的,爹妈努力也叫努力啊。。
再一个学校这方面想的特别明白,自己点的孩子那是未来帮学校出成绩的,这部分的指标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动;关系的口子一定得留着,学校也有七大姑八大姨,但是给你口子可以进来,学不学的就是你自己的是了,有的学校还不错入学拉一起考了再分班,有的就直接哪个口子进来的去哪个班,所以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踏实。。
学区跟成绩的关联比较复杂,说有关系吧,其实都得靠自己学,现在这竞争激烈的,哪个孩子不花力气都不行,对爹妈的心狠程度是个很大的挑战。。。说没关系吧,其实环境力量特别大,毕竟普遍都是注重学习的家庭,学习就是第一价值观导向,不知不觉就拉高了大家一起对学习的投入,最终也就反应到学习成绩上了。。
只是凭自己的感受胡言乱语几句,有些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我们一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FROM 222.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