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来都是考核的各方面。
有人高等数学怎么也弄不明白,可是过目不忘,算不算智商?
有人高等数学一学就会,可是英语永远是垃圾,算不算智商?
有人高等数学和英语都不行,但是梵高的画、普希金的诗、贝多芬的曲好在哪儿他能知道,这算不算智商?
有人高等数学和英语都巨牛,但是梵高的画、普希金的诗、贝多芬的曲好在哪儿他无论怎么努力都跨不过去,这算不算智商?
有人记忆力超群而理解力不行,这算不算智商?
有人理解力极强而老忘事儿,这算不善智商?
有人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强但是脑子续航不行,运行三五小时累个半死,这算不算智商?
难道只有那极少数记忆力理解力均超群,高等数学和英语样样精通,梵高贝多芬信手拈来,脑子续航还好的人才叫有智商,其他人都没有资格接受教育?
教育的遴选,除了看智商,还看别的。比如你智商好,但是你不努力不上进,自控力差,凭啥要求进一步的教育机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将来走上社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解决困难的韧性、意志力,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别人有这种韧性,凭啥不能进一步接受教育,而要让你躺尸的去接受?
智商的衡量维度就太多了,很难有一个科学的、权威的打分,不能说理解力超群记忆力不行的比过目不忘却学不明白高等数学的更高级,这两者打分还指不定谁高,实际上打分也不现实。最后只能回到最原始的竞争方式上面去,那就是考试。你牛你考过我,行吧?
竟然还鼓捣出高中比初中更难的奇谈怪论。
高中跟初中的身体发育程度、大脑发育程度不一样,课业的难度能直接比较吗?那初中比小学还难呢。
真聪明的人是一路好上来的;没有一路好上来的整出一些“他们蠢货靠发愤图强,我们高智商的人初中叛逆,蹉跎了”的奇谈怪论,让人忍俊不禁。实际情况是,初中学霸到了高中确实也有一些人落后了,因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求老要发力,否则一不留神就别人撇下,而初中吃了苦头的很多人到了高中环境改变(尤其是在住校与否这件事上),环境的改变导致很多学霸落后(比如初中不住校天天家长管着,高中住校一下子放了飞机),再加上初中太发奋,耗尽了心力,一下子出现松懈,从而落后。而高中那些交了择校费的蹿到前面去了,大部分都是初中成绩尚可的,因为初中很多地方的录取率不高,要花钱进高中,但是花钱也得看成绩,其实有很多学生跟不交钱的那些统招生学霸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尤其是智商层面的差距几乎没有)。那些垃圾学生根本不太可能蹿到前面去。用这种现象来给自己贴金实在是没必要。
总结起来就是:人类还没有发展出一套公认的智商评价系统(因为维度太多),谁比谁聪明这事儿还说不定(记忆力理解力续航力全都是最好的那部分极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各有所长的),为免争议,教育资源的分配,用考试的方法是最公正的。
现在国家打击校外培训不是因为这种方式介入了智商遴选的过程,而是因为校外培训带来了很多道德风险和社会问题。
--
FROM 182.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