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量子纠缠诺贝尔奖相关问题
看82年那个实验不是特别难,就是快速控制光开关,这个为啥不在大学里广泛做本科实验呢?要说我还是不太相信,毕竟没有亲自做这个实验。
现在讨论一下,还有就是那个惠勒延迟实验,我也是几个月前到一年之间独立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看到其实他们早就提出来了。我原来是爱因斯坦那一套观点,看来得更新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利用星光做实验,这个到底做了没有啊?
--
FROM 72.199.121.*
我举得吧,这个延迟选择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就是把光路搞得很长,在确定光子已经穿过第一个半透半反镜后再加入第二个,这个时候第二个已经不能影响第一个了,太晚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实验到底做了没有。
【 在 mindcontrol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 惠勒延迟实验
: 我对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说法表示质疑
: 如果坚持老爱的“隐变量说”,就是这些光子其实通过半透镜的不是概率
: ...................
--
FROM 72.199.121.*
我虽才疏学浅,但是看了李永乐的视频,就是根据两个方向的概率算出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直接推翻了隐变量假说。
【 在 littelShrimp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宝地问一下,这个量子纠缠实验,是否就是测其中一个光子的偏振度的随机性啊?
: 比如产生了纠缠的两个光子,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然后测其中某一个光子的偏振,看是否随机。
: 这里不太明白的是,实验怎么判断另外一个光子,在前一个光子在被测量的时刻前是否处于叠加态?
: ...................
--
FROM 72.199.121.*
基本就是贝尔在64年因为鉴定地相信爱因斯坦所以推出了一个不等式可以用来帮助爱因斯坦。这个不等式把双方的论战从哲学转向了物理。这个不等式说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就是说没有超距作用,状态其实是确定的,只是测不出来而已,那么可以通过实验的检测到的概率验证。
但是79年开始到82年的阿斯派克特实验,还有2015年的完美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是错的。
但是我突然觉得他们的推理有问题。
引用“
既然贝尔不等式是在确定性+定域性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绝对结果,那就只能在非确定性+非定域场景下找到某种特殊的变化关系”
我看这个“那就”是不对的。应该是
既然贝尔不等式是在确定性+定域性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绝对结果,那就只能在非确定性+定域 或者 确定性+非定域性 或者 非确定性+非定域场景下找到某种特殊的变化关系
应该是爱因斯坦的两个假定至少错了一个,不一定都错了。
【 在 littelShrimp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再稍微解释一下吗?
: 我也是看了好几个自媒体讲的,但是我觉得有很多自媒体实际就是出来蹭流量的,并不真的懂实验是如何验证的。真正懂的,也没说太清楚。
: 两个方向的概率,是指的第一个被检测的光子的偏振方向吧?第二个没法知道第一个光子被检测前,是不是处于叠加态啊?
--
FROM 72.19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