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huimu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说的宇宙结构是天文观测出来的,不是根据大爆炸推出来的吧?
谢谢回复!
天文观测出来的是观测数据,与
距离有关的数据主要是天体的
红移量,这个观测目前精度非常高,不会有错。
但如何理解这个
红移量,特别是类星体的
红移量,推出的天体空间分布就不同了。
如果考虑
类星体的
红移量主要成分是
引力红移,那么其中与
距离有关的成分就很小了。那么,目前观测到的约70%
类星体的距离就落在
本星系群内了,还有约30%
类星体的距离就落在
本超星系团内靠近我们银河系侧的一角了,还有约0.03%
类星体的距离就落银河系内靠近我们太阳系侧的一角,它们是银河内的
微类星体,以后韦伯望远镜等新一代望远镜会发现更多的
微类星体与
类星体。它们正是这些系统中所谓未找到的暗物质的一部分。
而大爆炸宇宙论是是认为
红移量全是
距离红移,把
引力红移也当
距离红移了。因为
引力红移存在多个波动的峰值(请看我文中的图),就会得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了。再加上星际消光的不均匀,就误出了天体在空间分布的丝状结构,与巨大空洞。
--
修改:bsese77 FROM 115.234.11.*
FROM 115.234.11.*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Science/379453/1398/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