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于中微子速度的测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的科学家利用脉冲π介子束来测量中微子的速度。带电的π介子衰变会产生μ子及中微子。科学家通过远处的探测器观测一个时间窗口内中微子的相互作用,发现它的运动速度趋近于光速。2007年,MINOS实验组利用相同的方法重新进行测定,发现在置信度为99%时,能量为3 GeV的中微子的速度在 0.999976 c与1.000126 c之间。这一区间的中值1.000051 c要大于光速,但实际速度可能仍与光速相等,或略小于光速。同时在此次实验中,实验组设定置信度为99%时的μ中微子质量上限为50 MeV。在探测器2012年升级后,MINOS实验组修正了他们的初始结果,发现中微子速度与光速几乎相等。中微子到达时间与光子到达时间相差-0.0006% (±0.0012%)。
相关研究人员对超新星SN 1987A进行类似的观测。在其爆发时,世界各地有三台中微子探测器各自探测到5到11个中微子。这些中微子是在SN 1987A爆发产生的光子到达地球之前3小时被探测到的。对于这个现象,当时科学家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由于中微子的高穿透性,在超新星爆发时,它会比可见光更早逸出附近区域。而并非是由于它的速度比光速快。相关研究人员在一个时间窗口内探测来自超新星能量为10 MeV的反中微子时,发现它们的速度趋近于光速。
2011年9月,OPERA实验组通过计算发现他们实验中探测的能量为17 GeV和28 GeV的中微子的速度超过了光速。为此,合作进行实验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机构特地举办了一场网络发表会。2011年11月,OPERA对实验方法进行调整以测定单个中微子的速度,然后重新进行实验,仍然发现超光速的中微子。然而2012年2月,CERN提交发现这一异常的结果可能是由安装在测量中微子离开和返回时间的原子钟上的一个光纤发生松动所致。同时,另一个与GPS信号同步的振荡器故障也可能导致实验中对于中微子的飞行时间测定结果偏低。为此,相关研究人员宣布会在同年5月重新进行试验进行检测。2012年3月,ICARUS实验组宣布他们通过进行的独立实验发现中微子的速度与光速并不存在明显差别。同年6月,CERN宣布由格兰萨索实验室四个实验组合作进行的实验发现中微子速度与光速一致,最终否定了前一年OPERA实验组的异常结果。
【 在 heroxb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微子达到真空光速”根据什么? 求出处
: 【 在 mazz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自zSMTH@SM-G9700
: ...................
--
FROM 218.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