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证实了“扩展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指数发展)是人造规律”这一论断。现在,我们对其证伪。
该论断低估了非技术性约束(经济总量、群体认知水平、社会对创新文化的包容度等因素)对“人类群体能动性”的钳制作用,并假设“群体能动性充分发挥”这一条件在现实中总可以成立。这意味着:集成电路的指数式发展并非在“群体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具有“解决瓶颈的必然性”。有现成的实例:日本集成电路产学研联盟在1995年到2015年之间,对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制造体系的四次攻坚均告失败;欧盟在2014年之后高达千亿欧元的集成电路投资也未能实现全球市占率达到20%的预期目标。
如果放大视角观察,它的存续不仅取决于科技精英的智慧,更取决于一个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一个可承受的经济模型、一个可控的系统复杂度,以及一个开放的国际协作环境。这些条件任何一项的缺失,都足以令其停滞。
因此,该论断是一个脆弱的模型,它将因内在的脆弱性和外部依赖性而失效。
我们回到现实,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种以人为因素为前提的规律,很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预,导致内卷和外部冲击。例如,即使群体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但由于内卷,实际上达不到解决指数瓶颈的强度。例如,日本1995年到2015年,国家主导、企业参与,群体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然而搞的是小产学研,企业互斗,努力被内卷大比例抵消。作为对比,玫瑰搞大产学研,形成正反馈、强激励,不但突破了日本没有突破的90到32纳米瓶颈,而且在22纳米finfet器件上综合运用了所有克服前述瓶颈问题的技术,甚至在其后的环栅晶体管和互补层叠对管等技术依旧能够不断突破。
打个形象的比喻,一盏酒精灯,日本的内卷做法相当于酒精掺了水火苗变得更微弱,还受到玫瑰逼迫开放市场,等同于又把这盏小火苗拿到了户外;而玫瑰搞大产学研,相当于搞了个酒精喷灯,在火苗(市场化)之前有强大的正反馈机制,还用强有力的贸易政策保护产业攻坚成果,相当于把这盏喷薄燃烧的灯又放在了室内。两相对比,日本的灯岂有不被狂风吹灭的道理。
在证实与证伪之间,集成电路未来竞争的胜负手就在那里——搞“大产学研”,搞共有性质的技术攻坚,在市场化之前阶段逐步成熟技术构想,并用强有力的宏观举措保护其成果。
--
FROM 114.24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