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基地
辛亥革命的成功靠两条,一是武力暴动,一是舆论宣传。清末进行反清革命宣传的地方主要有四,在海外是东京与南洋,在国内则主要是上海和天津。
20世纪初,革命派将上海经营成革命舆论宣传基地,组织爱国学社,组织军国民教育会,经常在张园集会演说,将《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等办成革命喉舌。尽管在1903年“苏报案”以后,租界当局应清政府的要求,加强了对报刊的控制,但上海仍然是全中国的革命舆论基地。于右任等革命党人在《民呼日报》遭到禁止以后,续办《民吁日报》。《民吁日报》遭禁后,再办《民立报》。这种魔术般的变换,与其说是革命党人应付租界当局,还不如说是租界当局在应付清政府。
天津作为北方革命的重要据点,与上海的革命宣传遥相呼应。1906年,孙中山曾派廖仲恺由日本到天津筹建同盟会,据点就设在法租界老西开天主堂前广场东侧的一个小胡同里。同盟会员王钟声1909年率“春阳社”剧团在天津从事戏剧活动。他先后演出了《黑奴吁天录》、《秋瑾》、《徐锡麟》、《官场现形记》等剧目,以戏剧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辛亥革命跟租借什么关系
:
--
FROM 223.1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