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劝学》,我一直有个困惑的记忆
荀子的《劝学》
有一次,用它里面的典故
我非常自然而然的写下了“君子之性非异也,善假于物焉”这句话
这绝对是我记忆中,我小时候背诵的原句。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的
查询原文后,原句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性 是通假字,这个我知道的)
我震惊了!
我不敢相信。
我朗朗上口背诵的词句居然和原文不符?
这简直不可能,我要么不会背,要么背的磕磕绊绊,
我怎么可能如此流畅的背出一句错句呢!?
我总怀疑,我在这件事上,遇到 曼德拉效应 了。
--
FROM 113.91.209.*
我一起根就是也结尾,没有焉的记忆,而且前句加个之节奏快慢有变化,很容易感知
结尾用焉的不多,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 在 leeli (贾莉莉) 的大作中提到: 】
: 荀子的《劝学》
: 有一次,用它里面的典故
: 我非常自然而然的写下了“君子之性非异也,善假于物焉”这句话
: ...................
--
FROM 36.110.121.*
我背的就是原文,莉莉。你记错了
【 在 le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荀子的《劝学》
:
: 有一次,用它里面的典故
: 我非常自然而然的写下了“君子之性非异也,善假于物焉”这句话
: 这绝对是我记忆中,我小时候背诵的原句。
:
: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的
: 查询原文后,原句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性 是通假字,这个我知道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1.200.37.*
什么就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不知道呀。你们能不能唠点儿我听得懂的
--
FROM 223.167.55.*
阿姨,你小时候,不背这些课文的嘛?!
【 在 Nooneknowsme (贪)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就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不知道呀。你们能不能唠点儿我听得懂的
--
FROM 113.91.209.*
记错了很正常,古人引古人也经常错字,古人引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也经常错字,可见不看写下来的东西终归不靠谱
【 在 le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阿姨,你小时候,不背这些课文的嘛?!
:
--
FROM 124.132.156.*
不背,我背的第一篇课文是 18 《皮球浮上来了》
我那时候幼儿园大班,放假了还总往学校跑。小学还在上课,我吊在大铁门上晃来荡去听他们念书就听会了这篇课文。
老师就是我家隔壁大爷。他说,小内什么,你想不想上一年级?
我就去了,跟两个姐姐坐一起。她们一开始挺喜欢我,后来因为我写字总是胳膊撑得太开把她们挤得恼火,我也就没去了。
想想如果我那时候真的就上学,我整个人生都会不一样了耶
【 在 le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阿姨,你小时候,不背这些课文的嘛?!
:
--
FROM 223.167.55.*
笨虫土问:啥是曼德拉效应?
【 在 leeli (贾莉莉) 的大作中提到: 】
: 荀子的《劝学》
: 有一次,用它里面的典故
: 我非常自然而然的写下了“君子之性非异也,善假于物焉”这句话
: ...................
--
FROM 216.240.30.*
我小时候背过这个课文,刚才顺嘴按照印象念叨了几句,当时背的时候,应该是没有那个之字的
【 在 le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荀子的《劝学》
:
: 有一次,用它里面的典故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4,5」
--
FROM 101.86.40.*
你们都好厉害,这篇文章我只记得第一句。
【 在 aquablue (花韵)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小时候背过这个课文,刚才顺嘴按照印象念叨了几句,当时背的时候,应该是没有那个之字的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4,5」
--
FROM 216.2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