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关系不是爱,却比友情更暧昧;不是恋人,却比普通熟人更亲密。
它的开始,往往只是一句“在吗”,但最后,却变成了你心里戒不掉的瘾。
和异性频繁聊天产生的“感情”,最容易让人上瘾,却往往最不靠谱。
林知夏和顾野就是这样。 一开始只是工作上对接,偶尔聊几句。
后来变成每天互发朋友圈点赞、下班后寒暄、深夜说晚安,什么都能聊。
她习惯了每天都有人陪她说话,有人听她吐槽,有人半夜问她“怎么还没睡”。
她以为这就是慢慢靠近的过程,直到她想更进一步时,他却说: “我以为我们只是聊得来,别想太多。”
从“有人陪说话”开始上瘾
人是会习惯依赖的动物,尤其在孤独的时候。
你以为你只是找个人说说话,但当这个人每天都在,你就开始离不开。
他回你消息,你开心一整天;他没找你,你开始焦虑、等待、患得患失。
你不是爱他,而是上瘾了。
真正让你沉迷的,不是他本人,而是聊天带来的情绪投喂。
每天的分享、回应、互动,会让你产生错觉: “我们是不是很默契?” “他是不是也对我有感觉?” 其实你只是沉浸在被关注的满足里。
情绪开始捆绑,但关系始终悬着
林知夏说,有段时间她一天不和顾野说话,就浑身不对劲。 她会发朋友圈“钓”他评论,会用语音代替文字,只为了拉近距离。 他也配合,不拒绝、不明确、不挑明。
他们成了对方的“情绪外包”,但始终没有进入真正的关系。
这种感情看似亲密,其实最危险。你在不断投入,他在不断观望。
你想更进一步,他却退一步。你想把关系说清,他就打太极:“你别想太多,我们这样挺好。”
你开始自我欺骗,但其实他一直很清醒
你说:“他如果不在意我,为什么天天陪我聊天?” 可他只是刚好无聊、你刚好懂聊、你刚好不提要求。
你说:“他有时也对我很暧昧。” 但暧昧不需要负责,聊天也不等于未来。
他享受陪伴,却不承担关系。 “你以为他模糊,是因为犹豫;其实他不表态,是因为根本不打算认真。”
你越陷越深,他游刃有余。你以为你们之间差一个契机,其实他只想停在原地。
和异性频繁聊天产生的感情,是“情绪型上瘾”。
你习惯了有人陪、有人听、有人秒回,慢慢就以为这就是喜欢。
但其实你爱的不是他,而是那种“被人关心”的感觉。
真正值得走下去的关系,不会只停留在手机那一端。 所以,别轻易陷在日复一日的聊天里。
真正的关系,是光明正大,不是靠对话框吊着你。
--
FROM 222.12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