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个区域房价上涨确实是轮动的。而且跟外围楼市行情有关。
很早天津就有棚改了,没有在全国推广,链家也没有在全国生根,这个时期各地房价独立发展。
2015年底北京开始爆裂上涨。到2016年与成都房价差最高达到了8比1,也就是北京均价6万多,成都均价8k。
2016年,第一批逃离帝都的年轻人抵达了深圳,苏州等城市,其中深圳之前房价只有北京一半多,之后最高超过了北京。在成都,是高新区最先涨,高新区毫无疑问是彼时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以及外地寻找洼地的炒房人最先看得上的区域,当时主城区和天府新区并没有跟。2016下半年成都开始限购。
2017年上半年,北京出台最强限购,出现房价顶点(至今未超过),全国启动棚改,深圳继续涨,各大二线普涨。在成都,购房主体变成了各地市州的"新成都人",高新区微涨,主城区大幅上涨追平高新区,天府新区上涨晚于主城区,限购几次加码,新房开始限价,一二手房成为了几乎毫无关联的两个市场(下文将分开叙述),万人摇号成常态。同期,省内各地市州大涨。
2018年初,视察四川,到了天府新区,天府新区信心大涨。
2018年,成都出台最严限购,其中高天新区最严。此后,二手房涨幅减缓,四川的地级市房价达到顶点,开始漫长阴跌,成都的大部分区域二手房价达到顶点。但是2017年拍出的高价地新房开始开盘了,主城区逐渐出现反向剪刀差新盘,比如曾经自称成都第三豪宅区的武侯新城,新房开盘三万多,旁边电梯二手房不到2万。
2019年延续上述趋势,成都二手房横盘,新盘神盘和烧包盘并存。主城区的新盘主流变成了烧包盘,高新区的新盘主流仍是低价盘,成都为了招商,逐渐对高新区施加了最严的限购政策(2018年下半年到这个时期其实是买高新区低价新盘的最好时期,买的时候是武侯新城新盘房价的一半,现在市场价是武侯新城的两倍,也是买金融城的最好时期,很多人没发现金融城彼时仍然处于开发的前中期,周边有大量的工地和空地)。
2019年底,三国政府首脑会议,到成都视察,重点视察了金融城,skp商圈,天府五街。也就是高新区的核心区域。
2020年,成都大部分地方的房价没变。疫情初期,高新区的企业回血最快,甚至反而是增收的,叠加学区改善,大源强势崛起,从二流板块跃升成次顶级板块。高新区的低价新盘也销售殆尽。
2021年至今年5月,大部分区域房价未变,真实价格也看不到了,主城区的学区房上涨,高新区在最严的限购政策下继续上涨,金融城价格兑现,涨到了城市天花板。2019年对金融城爱答不理的人(本版就有),今天再也买不起金融城了。
成都房价上涨是多因素造成的,不同阶段上涨逻辑各不相同,一线城市回归,外地蓉漂,外地游资,区域高收入群体暴涨,炒作新区预期,棚改,疫情,利益群体炒地等等。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在 magicc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这个段子的人和我可能在一个群里,我差不多是第一批看到这个段子的。当时涨一两千元就惊呼为跳涨了,而且主要是个别新盘炒作,成交量可以忽略。有新盘从八千涨到一万八的时候网上都是嘲讽的,当时这些新盘“跳涨“就是气氛组。大源算不算高新区好地段,16年大源全两万了?
: 这么说吧,16年个别楼盘表演跳涨的气氛组,但是根本没有坐实,除了炒楼的几个盘,其它售楼部门可罗雀,全成都大多数楼盘(含高新区)基本波澜不惊,把16年说成猛涨绝对是错误的,涨幅跟后面17 18比起来都不够看的。
:
: ...................
--
FROM 112.19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