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很多招投标实际上都提前内定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zhangzhf (匿名用户),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Re: 很多招投标实际上都提前内定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ug 23 18:34:40 2023), 站内
硬件设备采购我不清楚,我做软件行业的,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内定的。但这个是有道理的,软件项目弹性很大,招来一个不了解业务的、不了解客户的,瞎做一通,几乎没有做成的可能。尤其是很多项目是分期进行,一期二期,一步一步升级上来的,更不可能换个陌生的公司来做。
有人说,不了解业务怎么能中标呢?我知道我们行业有个上市公司,全公司2000人,1200人是销售,写标书的比写代码的还多得多,形式上的东西弄的非常漂亮,但实际干活稀碎。
我的心得体会就是软件开发类的项目,完全不适合走招投标的过程。
【 在 BMW740L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有些需求,没有提前沟通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
--
FROM 1.119.197.*
赞同
【 在 FangG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 发信人: zhangzhf (匿名用户),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Re: 很多招投标实际上都提前内定了?
: ...................
--
FROM 114.254.2.*
没有讲到根本上。维护已有的客户关系,各行各业都有,如果是因为产品质量不错,而且在维护客户关系的过程中对产品理解更深,服务的更好,这是很好的。这种情况我觉得可能不能算内定,而是确实是质量更优。
但是,为什么只有这些内定了的厂商才有维护客户关系的渠道呢?就好像一个小卖部,供货商的货又好又便宜,他就选这个供货商,但是任何的供货商根本都联系不上这个小卖部,问题在这里。甚至这个供货商的货又贵又差又落后,却还是“最好”的,同时别人还联系不上这个小卖部,这就有问题。
在第一个层面上,如果是正常的产业环境,另外一个经营者提供了更好的价格和质量,那么客户就有充分的理由考虑这个经营者提供的新的产品。但内定恐怕不是这样,内定是你的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无所谓的,你对那个公司是否有价值是无所谓的,你对那个公司的某些管理者的私人利益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叫内定。
在第二个层面上,如果是正常的产业环境,任何的经营者显然似乎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得生产的必要的信息,如此市场的主体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产业去经营,如此才有所谓的自由竞争,产业发展,优胜劣汰。你不可能知道任何的信息,直接从开始你就不可能从事这个行业,后面你怎么奋斗的故事编都没法编了,这就叫内定。
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跑的快是冠军,这是公平竞争。你不能进跑道,你听不到枪声,你只能看到别人跑,然后你输了,这叫内定。
内定显然就是不好的。今天的人活着,是为了给昨天的人还债吗?公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公平被忽视,成为一种装点门面的道具的时候,一些人应该有权利说:不。
但是我还要讲另外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内定不一定没有必然性,甚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经济学上具有合理性,可能这里也要分开,是什么程度上的“内定”,才好说具体。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内定”的格局,可能对各方都好,需要智慧。
很多“内定”的公司其实确实有实力,刚毕业的青年来说,先去这些公司打工,其实可能比跟社会上那些鱼龙混杂的资本混在一起要好,这不是个别的公司的问题,趋利的经营方式难免会产生利益固化,更公平的环境可能也引入了更大的风险,这些改变不见得是个体可以承受的。
【 在 FangG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zhangzhf (匿名用户),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Re: 很多招投标实际上都提前内定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ug 23 18:34:40 2023), 站内
: ...................
--
修改:darkk FROM 223.104.39.*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