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唯物主义者大概不会不承认,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戏剧都具有成为人类文明的特殊材料和伟大创造的一部分。这种观点看似很自然,却可能不是毫无困难: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动化只是一种“科学”,却不知道传感器、控制回路、现代观测,他可能始终不能理解自动化是一门科学;如果一个人并不懂得计算技术的细节,他完全可以以“形而上学”的方式记住技术名词,甚至将那些原本不属于自然界的东西也归于“人工智能”;如果一个人将戏剧看成是一种“文科”、“文艺”,进而认为这里面没有什么客观的东西,那么他就看不到戏剧在连接人们的情感所付出的艰苦的努力。为此,我们先以“英国式”的方式来看一看自动化、计算技术和戏剧。
即使是最基础的存在论的预设,自动化与计算技术也存在着某种天然的隔阂。自动化是承认实体的微观特性和宏观特性的,而且自动化在事实上承认构成一种灵活的、联系的工程结构是必要的。这在计算机技术那里又消解了:一切的实体存在,又都不存在,一切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存在,又可以不存在。应该怎么看待这种隔阂?
自动化与计算技术在事实上都尝试以理性和实践的发展把握我们的外部世界。然而对知识的构成来说,自动化那里构成自动化的材料的首先是物质的东西,而实践也被要求回到物质和实体,也即是自动化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计算技术则不必然,计算技术所预设的是偏差的本身进行分析,甚至于这种偏差的物理来源都是不重要的,作为对象的实践的信息化、可理解化、可数理化几何化、可变换可建模可逼近,在计算技术那里似乎就比“物质”更物质,比“实体”更实体,比“材料”更材料。当我们用效度来看自动化和计算技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所谓的“理工”部门,而戏剧则不是了——戏剧也有大量的学术研究,看上去是非常理工化的,然而戏剧要探讨什么呢?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戏剧说,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当自动化和计算技术连接世界、量化世界,戏剧研究的却是如何使得人们的情感“连接”,戏剧研究“角色的伸张”,戏剧在表达“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戏剧在关心“打动观众”,戏剧在讨论“最好的收获”,戏剧甚至研究古代的仪式。[2][3]这是所谓“艺术”。
回到唯物主义!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系列的概念对于现代生活都是重要的,我们似乎就值得讨论过去的自动化、计算技术和戏剧是什么,这些概念是:
* 融洽,有效,一致。
* 实体,可行性,人的感受。
* 简洁性。
* 丰富,稳定,健壮。
* 对称和平衡。
* 公平和效率。
这些概念与都与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问题,偏差和人的感受。那么,从过去到现在,自动化、计算技术和戏剧又是怎么设定他们对问题、偏差和人的感受的态度的呢?
※ 修改:·darkk 于 Mar 17 12:53:34 2024 修改本文·[FROM: 117.136.0.*]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7.136.0.*]
修改:darkk FROM 117.136.0.*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