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湘云
王夫人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
迎春、探春、湘云、黛玉私下都说王夫人对自己好
如果王夫人对黛玉不好,黛玉这种心思缜密的人会看不出来么
黛玉: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1.42.148.*]
FROM 111.42.148.*
周瑞家的没有任何问题,这里写的就是黛玉小心眼。
1、这里的顺序,并没有严格必须执行的意味,是薛姨妈随口说的
2、宫花也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如果贵重,薛姨妈不会让周瑞家的代送
3、就算有顺序,薛姨妈把林黛玉排在王熙凤前面,已经给足了林黛玉面子
4、书中写了周瑞家的是顺路,所以最后送给林黛玉
5、林黛玉住在贾母房里,周瑞家的得罪黛玉就是得罪贾母,她没有这个胆子
6、这里和王夫人没有一毛钱关系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一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甲戌侧批:不作一笔安逸之笔矣。】如今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
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一件事就够了:送宫花,最后一个给的黛玉。
: 送宫花这个事,送的顺序,前面是有交代的。一个下人,还是个在贾府几十年的老妈子,人情世故早就是老油条了,为了顺路就敢擅自把黛玉放在最后,你信吗?
: 再者,送一个宫花,专门把前前后后细节写的这么详细,最后就是为了体现黛玉小心眼,那只能算作者小心眼了。
: ...................
--
修改:wwwsmthnet FROM 219.217.246.*
FROM 219.217.246.*
另外,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我早就指出过了
王夫人和晴雯的地位天差地别
王夫人一天要应酬的王公贵族,亲戚里外多的是
晴雯一个丫鬟,自知举止轻浮,本就不敢见王夫人
王夫人有什么道理要记得她
【 在 klglfgljl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
: 了。”
: 看不惯请问,却明晃晃的带上黛玉,这已经是明白说:林黛玉,我看不上你。
: ...................
--
FROM 111.42.148.*
王夫人操心的事多了,没工夫挤兑黛玉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仁者见仁,比如我就是小心眼。亲信下人揣摩上司态度,今人也逃不脱的。
--
FROM 111.42.148.*
我前面说了,周瑞家的背着王夫人得罪林黛玉,等于是得罪贾母
得罪了贾母,等于给王夫人惹祸,王夫人也会责罚她
周瑞家的不是笨蛋,这个道理她不会不懂
所以你的猜测,全都不成立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老板喜欢谁不喜欢谁,秘书心里有数。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 12朵花分给5个人,姨妈明确说了剩四朵给凤姐。居然剩最后两朵给了林姑娘,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这个王夫人的陪房老妈子显然有恃无恐。
: 未尝不是曹公想表达不能明白说的话。
: ...................
--
FROM 111.42.148.*
实例我也早就给了
1、黛玉亲口承认王夫人对她不错,
2、王夫人对所有非己出的孩子都不错,迎春、探春、湘云、甚至贾环
让贾环抄经,贾环可以在王夫人炕上坐着,当面使唤王夫人的丫鬟。贾环故意烫伤宝玉,王夫人除了骂两句,并无处罚。
迎春出嫁不顺,回家后只找王夫人哭诉。“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
探春:“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惜春:“四姑娘小,他正经是珍大爷亲妹子,因自幼无母,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养这么大”
黛玉: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湘云:“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你讲话好绝对啊,对事实做合理的推测,这本来就是阐述观点的正确方法。
: 然而,正如你所说,这也是你的揣测呀,还是要有书中的实例作为支撑才能让人信服,不然就强词夺理了,我觉得吧,列举王夫人喜欢黛玉的实例做阐述更能说服人。这好像也不难
--
FROM 111.42.148.*
这不是你先猜测我才反驳的吗
我最欢迎的就是举实例
因为书中实例都证明王夫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你讲话好绝对啊,对事实做合理的推测,这本来就是阐述观点的正确方法。
: 然而,正如你所说,这也是你的揣测呀,还是要有书中的实例作为支撑才能让人信服,不然就强词夺理了,我觉得吧,列举王夫人喜欢黛玉的实例做阐述更能说服人。这好像也不难
--
FROM 111.42.148.*
这就是屁股歪了看什么都是歪的
所以我总说,看红楼必须跳出宝玉黛玉的视角,才能看到真相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黛玉进贾府时说的个人所处的方位,周瑞家的从梨香院
: 送宫花的顺序就是顺路而已。况且类似这种任务,本来就不
: 是周瑞的家本职工作,选择最近路线,符合人之常情。
: ...................
--
FROM 111.42.148.*
我说了,王夫人这个位置要做的就是一视同仁
凭什么要求王夫人要对黛玉特别好?
在王夫人眼里,其他姐妹和黛玉的地位是一样的
王夫人没有任何理由像老太太一样“特别照顾”黛玉
举个例子:你妈会无缘无故特别喜欢你姑家的小孩?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就算黛玉承认不错了,那么前面14楼的例子说服力大概是这个例子10倍,送宫花的例子大概是这个例子的2倍。
: 红楼梦经过上百年的各种解读,什么样的观点都不稀奇,同意与不同意在我看来都正常,没有必要非要说别人不对,自己对。
: 我的确觉得你这个例子非常的弱。全书明面上丝毫找不到王夫人喜欢黛玉的例子。
: ...................
--
FROM 111.42.148.*
事实上,王夫人已经最大可能的尽到了亲情
对比同为舅妈的邢夫人,虚情假意;
对比做舅舅的贾赦,连见都不要见黛玉;
王夫人起码礼数齐全,“再四邀请”
黛玉还能撒个娇儿说"舅妈我不依"
王夫人也还识相地捧着哏说"宝玉你很会欺负你妹妹"。
黛玉自己都亲口承认王夫人对她不错,结果到你们这里就是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了。还能更搞笑一点么。
这真是好人没好报,对好人要求特别高。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书的时候感觉往往也很重要。我不能别人吧,我当年读石头的时候,深深的感到王夫人不喜欢黛玉。
: 黛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进到贾府,贾母毕竟是奶奶的形象,和母亲有巨大的差距。王夫人但凡有一点点喜欢黛玉的表现,(王夫人也是唯一的能担任一点母亲角色的人),都不可能让一个小姑娘如此的伤感。
: 对角色的理解,并不是单纯是简单意义的分析,大部分读书不长进就在这里。进入角色的世界感知周边的环境,这在写文章里面,叫做开天眼。非常重要,也非常难。
: ...................
--
FROM 11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