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高鹗应该是有底本的,也就是原来后30回的一部分,以及一些曹雪芹弃用的草稿,然后再加上自己想写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后30多回的内容。
后面这30多回的内容从文学艺术角度确实比前80回差,正说明高鹗的功底其实写不了30回以上的长篇,他大概也是10回左右的水平。
【 在 jqxw 的大作中提到: 】
: 到胡适的时候,中外都有很多长篇小说了,鸳鸯蝴蝶派之类的篇幅很长的小说很多。大概外国的一些长篇小说也开始被中国人所了解。好像长篇小说是个很普遍的文学形式。
: 但这里有两个错误理解。一个是时代的错位,在红楼梦写作的18世纪中叶,中西方还没有多少长篇小说。巴尔扎克1799年才出生,狄更斯更晚。托尔斯泰又更晚。
: 第二点更重要,就是一个故事的篇幅并不等于一个作品的篇幅,很多号称长篇小说的作品,是多个彼此独立的故事简单拼凑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浒传,从最初开始,依次是:
: ...................
--
FROM 36.1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