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怎么理解脂批里的这句话
脂批是通称,有多人批注,最多的是脂砚斋和畸笏叟。未标明的批语要仔细区分。下面的老朽是畸笏叟(我推测是曹雪芹的三叔曹颜)。作者和芹溪是同一个人,一段批语的多处用不同称呼指同一个人,更灵活。
另外,一本书的不同脂批可能会来自不同的时间。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脂批本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回有云: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 ...
--
FROM 218.244.15.*
还有别的地方证据来对应。
红楼梦正文,曹雪芹增删五次,对应这里的芹溪删之。前面的石兄和曹雪芹是同一个人。
脂批,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写明曹雪芹是小说作者。此为曹雪芹的诗,把诗写进小说,希望诗能随小说流传下去。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点牵强。作者和芹溪不在一个年代才通顺
【 在 lsyj 的大作中提到: 】
: 脂批是通称,有多人批注,最多的是脂砚斋...
--
FROM 218.244.15.*
我开始的回复要仔细读一下。命令芹溪的是畸笏叟,芹溪(曹雪芹)的叔叔。
脂砚斋我写过,是曹雪芹的平辈女性,可能来自苏州织造的李家,也是李纨的原型。
两个人身份性别不同,对曹雪芹(芹溪,石兄,玉兄)说话也不同。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脂砚斋称作者为石兄玉兄,非常尊敬。到了雪芹就是命芹溪干嘛干嘛,俨然是晚辈
【 在 lsyj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
--
FROM 218.244.15.*
把那条批语完整发出来,看看差别。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畸笏叟对石兄同样是很尊重的,我摘的都是同一句批语里出现作者和雪芹,口气明显不同
【 在 lsyj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223.104.241.*
就是开始的这段批语啊,没有什么奇怪。开始用作者,后来用芹溪指同一个人,是写作手法,两处都用作者或芹溪读起来非常僵硬。
另外前面我提出别处的证据。芹溪=曹雪芹=石兄=作者=雪芹。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句:
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
--
FROM 218.244.15.*
两处不用同一个名字,是写作手法,但也不能随意。作者芹溪较自然,而芹溪作者较奇怪,所以批语采用了作者芹溪的写法。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处用一个名字,只是为了避免僵硬的话,称谓是可以换位置的,结果就是:
: “芹溪用史笔也……命作者删去”——更奇怪了,和整个脂批文风都不搭了。
:
--
FROM 218.244.15.*
只有这个批语确实可商榷,认为诗书分开。但曹雪芹和石兄是一个人。正文石兄是作者,曹雪芹增删,似乎两个人。这分明是写作手法,曲写,故意把一个作者写成两人。这写法在其他古书也有,阅读红楼梦应该容易理解这些写作手法。脂批夸书的写作手法,与石兄玉兄有关。
【 在 bit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面你提出别处的证据理解可能有商榷之处:
: 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 意思是,雪芹撰写在书中的这诗,其实也是有点私念,有点为了流传这首诗的意图。所以反而证明作者、雪芹不是一个人。
: ...................
--
FROM 218.2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