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也聊聊为啥我支持索隐
说实话,以前我是不支持的。
总觉得索隐派太牵强附会了。
这部分原因一个是我那时候不了解古代文人的书写习惯,一方面是某些索隐派为了证明某个观点,确实太刻意了,甚至解释的都出现逻辑漏洞了。
但随着读书多了,慢慢的就了解古人写书作诗用典之夸张,确实超出我想象了。没有一番索隐,你根本看不懂。
举个例子,凉州词这首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啥这么被推崇,因为他既写出了现实中西北的荒凉和守军的哀怨,又用“杨柳”,“春风”提现了家人的思念和皇恩的缺失。 春风在唐诗中常指皇恩浩荡,明白这点,你再去看贺知章的咏柳,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你才知道为什么这些诗为啥出名。
同样的,你去看红楼梦,不了解他的用典和背后用意,只当是写了一个大家族兴亡的历史,那就跟读凉州词只看到诗人描写西北环境的艰苦一样,根本谈不上读懂。
说到这点,为啥蔡元培是索引派,因为他是进士出身,进士要通读多少经子文集,了解多少典故历史,恐怕不是我们现在能想象的。但也有个毛病就是不会好好说话了,一说话写文章就要用典。
而胡适为啥是考据派,因为他受的是西方教育,认可的是证据链那一套,背后的隐喻没有直接证据,他就不看,或者也看不懂。他也积极推广新文化运动,主张写文章不用典。
当然,这也不是说蔡元培就厉害,胡适不厉害,所以蔡元培对。胡适的贡献在于他推广了新文化,让我们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有了读红楼梦的机会。 但在读懂红楼梦这件事上,我觉得还是进士出身的蔡元培机会更大,对于各种诗词用典的解释上,蔡元培也更了解。
这是我认同索隐派的一个心路历程。加一句,索隐派也不是全部都对,很多穿凿附会都存在逻辑漏洞,那种就没必要捧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2.65.82.131
有很多关系。
比如,清风指代清朝,明月指明朝。
这些都是因为一开始有人写诗这样用而变成典故。
之后写文章的人继续这样用,你不了解的人看到,以为就是写清风徐来,明月当空。
索隐派就是把这些都给你列出来,然后告诉你作者真实的意图。
就好比春风指皇恩,你不知道这点,你怎么知道他是在用典?你不知道他在用典,你怎么知道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埋怨皇上对戍边人的忽视?
【 在 gok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用典和索隐根本不是一码事!!!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2.65.82.131
是这个道理。
也说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这个书摆在那里了,怎么理解是读者自己的事了。
但主要是红楼梦已经是门生意了。
而考据派长期占据了话语权,对索隐派不屑一顾,各种打压。
所以才会出现目前的纷争。
有人就会有江湖啊,没办法
【 在 wcxd 的大作中提到: 】
:还用了很多百家姓和谐音,当时的梗,我们现在读不懂,我们的梗,我们的后代也不懂,因为有些梗没有那么长的生命力。不过民国的胡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2.65.82.131
我觉得名字倒无所谓。
真正的问题还在于说出来的观点是否够扎实,不要胡扯一气。
有些人明显为了吸引眼球,会搞出一些明显狗屁不通的解释。
你看考据派攻击索隐派的很多点都是这样的
就强行从商周一路翻书翻到清朝找出来一个典故,硬要解释某一个事件。
恨不得每个章节里每句话都是通过典故来暗喻。
全然不管解释下来都跟前后的逻辑不通了。
可能他们是把解读诗词的习惯带到解读小说来了。
问题诗词那么短小精悍,还是诗人努力推敲出来的,高强度用典.和富含意味是很正常的。
小说这么大体量,怎么可能跟诗歌一样。
肯定有大量的情节是作者为了衔接上下文,理顺剧情而编撰的嘛。。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112.65.82.131
正是如此。
可能他对古人用典的方式和文章不太了解。
如果对古代文学学习仅限我们教材上教的那些,肯定是不太能理解的。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楼中的数不胜数的典故,都指向了明朝末世的隐喻,连鸳鸯这样一个丫鬟问的都是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典故当然本身就是作者有心设计的密码,当然跟索隐是强相关的。
--
FROM 112.65.82.131
不排除这个可能。
但仅仅是一种可能而已。
但我看过多方论据后,很反感考据派把曹雪芹是作者做成铁案。
甚至他们出了一堆研究曹雪芹生平,进而分析红楼梦里面情节的书。
就好比大家都还在想地球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心,红学大家们都已经通过地心说分析出太阳是几亿年前从地球崩出去的了。
这不是错的离谱吗?
比如周汝昌,都喊出史湘云是脂砚斋,也是曹雪芹老婆这种话了。
我看他们再搞下去,可以编出个红楼宇宙,跟漫威宇宙打擂台了。
【 在 h2929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啥不能两个都有呢?:读红楼梦,索隐派说的悼明肯定是有的,江南织造的某些曹家相关的家族背景也有的。前面有个网友说的,明末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2.65.82.131
之前的很多红学大家都是如此。
研究几十年,还出书讲课到处宣传。
你现在要让他们承认初始的方向就错了,太难了。
这难度不亚于让我们突然承认真主安拉是唯一的神一样。
但我们作为普通读者,心里自然明白。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汝昌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结果方向全是错的。真是可悲至极。
: 不过有传言说他晚年也发现了问题,感慨被胡适带偏了。不过这时候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 不知真正的红楼何时能彻底平反,重见天日。
: ...................
--
FROM 120.136.20.39
现在流行文化比以前夸张多了。
我们不去考究一番,已经看不懂小朋友们的梗。
同样,小朋友们也看不懂我们的梗。
就算是同龄人,不同圈子之间也看不懂对方的梗。
【 在 ztz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这样,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基尼太美”,估计也就火这么几年,过个30年,人们如果在文献资料上看到这个,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
FROM 120.136.20.39
你自己当个网文爽文来看也没毛病
但不能要求其他人也都不求甚解
【 在 tudoutu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小说就好好看小说,按某些牵强附会的理解,随便找本菜谱都是在悼明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2.64.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