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到这种"明有什么可悼的"论调,就让人一脑门子问号
那你确定小说作者是明朝遗老吗,你就认定他有悼明的感情?在正常读者的认知里,曹雪芹不是明朝遗老,把悼明的情感硬安在他头上,读者确实觉得这是神经病,他一个清朝皇族亲信说一句明有什么好悼的,你委屈个啥呢…不是一般的不正常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什么意识的问题
: 不管他怎么想的 哪怕他不是中国人
: 也不能说 "明有什么好悼的" 这种话
:
: 本质是 人家悼不悼 取决于人家的关系,情感
: 一个外人 有什么资格,有什么逻辑去质疑
--
FROM 117.133.72.*
有比你举例多得多的资料指向作者是曹雪芹,你不能拿出一点质疑材料就让普通读小说的人同意你们阴谋论者的论调吧?正常读者同意学界主流认同作者是曹雪芹,谁闲得读书不欣赏作品光妄想意图
【 在 tianyalaik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文章,兼听则明,欢迎指正
: https: //www.zhihu.com/question/25708974/answer/1420043754
: --
:
--
FROM 117.133.72.*
1.正常读者认同学界主流的结论,曹雪芹是作者是曹寅后人。悼明是个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东西,妄想的焦点也拿出来扯大旗。不是你们到处污染环境,上了好几天水木热点了,谁搭理呢
2.悼明的可能性这么容易彻底否定??一句话就彻底否定了??这跟精神病人看见别人一抬手就觉得自己要被杀了有啥分别?你们这么脆弱易碎,不躲起来藏好,上十大是碰瓷吗?
3.确实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4.站在作者作为皇族亲信的立场上说一句明有什么好悼的,这句话的意思有啥难理解的吗,果然读书不行读不懂简单文字的意思才会强行给复杂的小说文字投射阴谋论啊。闭环了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 1 曹雪芹是不是曹寅的子孙 这本身就是悼明和考据争论的焦点
: 你这么着急宣布版本答案 并且宣布只有认同这个答案才是正常读者
: 你正常吗?
:
: 2 "明有什么可悼的"这个论题,是彻底否定了悼明的任何可能性
: 而不是否定了把悼明硬安在某个特定人的头上
: 你连这么简单的区别都看不明白
: 是不是因为你够蠢?
:
: 3 你自己立了一个"把悼明的情感硬安在他头上"的靶子
: 你是在自娱自乐
: 还是说你是个神经病?
:
: 4 "他一个清朝皇族亲信说一句明有什么好悼的"
: 你是不是有什么幻觉 哪个"清朝皇族亲信"说过"明有什么好悼的"
: 还是你根本就说话都不利索 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
: 你如果是有幻觉 就赶快吃药
: 你如果是蠢到不会说话 那你把嘴闭上不比丢人现眼好吗?
:
:
--
FROM 117.133.72.*
红楼梦不是自传,作者写小说有其自身生活的影子。你们到底在读什么呀?
【 在 li8 的大作中提到: 】
:
: 曹雪芹是作者没有问题,可民国就有人说,如果曹雪芹姓曹,那么鲁迅就应该姓鲁。把曹雪芹和包衣奴才曹寅的孙子等同为一个人,才是胡适把红学带偏的根源。
: 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包含了白骨如山忘姓氏家国覆灭的血泪史,和曹家那种一个人都没杀的抄家,说的是一回事么?脑子正常的人也能看明白。
: --
:
--
FROM 117.133.72.*
都以贾宝玉这种毁僧谤道“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的不肖子孙色鬼为主角,爬灰养小叔子都写,只有门口石狮子干净也骂,倒要内心庄严谨遵圣人礼法避祖父的讳,那他写什么小说啊科举入仕光宗耀祖不好吗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
: 曹雪芹可真是曹寅的好孙子,专门编排了这么一大段来戏谑“寅”字!哈哈
: --
:
--
FROM 117.133.72.*
不光特地编排寅字,还特地写焦大骂爬灰宝玉好奇呢,按你的逻辑曹寅的孙子做不出这种事来,谁的孙子做得出来?《围城》作者编排自己爹呢。孝子贤孙们到底跟父亲祖父关系啥样,想象不出可以戏谑的点?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可不是避讳,是作者专门编排的故事。所以我夸你们口中的曹雪芹真是个好孙子,特地来编排自己江宁织造的爷爷。
:
: 你们真是什么都能诡辩,服,大写的服!
: --
:
--
FROM 117.133.72.*
这段倒是反证曹寅真是作者长辈了,在作者蒙眛小童刚识字时是真有可能把祖父名字错认闹出笑话的。作品总是有作者自身生活的影子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
: 曹雪芹可真是曹寅的好孙子,专门编排了这么一大段来戏谑“寅”字!哈哈
: --
--
FROM 117.133.72.*
别这么脆弱,聊聊天就犯病了
【 在 Deuced 的大作中提到: 】
:
: 叹为观止!这样毫无根据的脑补水平,我再跟你聊下去要得神经病了。拜拜了您内!
: --
:
--
FROM 117.133.72.*
书里写了贾珍父子聚麀,按你逻辑也是作者对于父子关系的态度咯?
读书还有这么读的?作者写哪个角色怎么样,是写出了那个角色的态度,不代表是作者的态度。这应该是读书的基本前提吧?不然读得懂吗?读不懂就别张嘴笑话别人了,自己闹笑话
【 在 rd07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楼梦第二回:
: 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 ‘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我心中每每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矣。
: 这里已经把作者对于自己长辈名字的态度表现出来了
: ...................
--
FROM 124.6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