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zt清朝的包衣奴才制度及其社会地位解析
包衣奴才,又称家生奴才,在满族社会中地位最为卑微,他们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封建人身领属制度的产物。这些包衣奴才,身为私家世仆,一旦沦为奴役,便世代相传,无法享有居住、生活、婚娶等基本人身自由。他们被强迫从事各种繁重劳动,而所有劳动成果均归所属的八旗贵族所占有。值得注意的是,包衣奴才的成分并非单一,其中不仅包含满族人,还有众多汉人,他们主要来源于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以及家生子等。
郑天挺在《清代包衣制度与宦官》一文中揭示,包衣制度其实在八旗制度之前就已存在。清初时期,无论是皇帝、旗主还是勋戚功臣的私仆,都被统称为包衣。随着满族入关和八旗制度的建立,包衣奴才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主要依据主人的爵秩和地位。那些隶属于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统一管理,专门服侍皇室,被称为皇帝包衣;而隶属于下五旗的包衣则主要服侍王公贵族,被称为王公包衣。除此之外,还有勋戚功臣家及其他私家的包衣。
包衣奴才,这一群体虽受剥削与压迫,却因常伴皇室贵族左右而获得了展现才能的机会。倘若他们受到青睐,便能跻身富贵显赫之列,享受超越一般官卿的权力,甚至可能拥有自己的官阶、财富及奴仆,并担任重要职位。例如,地位显赫的内务府包衣,负责掌管皇家财产、收入、饮食起居等各项事务,实权甚大,更易获得皇室赏识与信任。在清朝,内务府包衣还执掌着诸如盐课和关税等重要税差,乾隆皇帝更曾直言:“各省盐政、织造、关差,皆系内府世仆。”
曹寅,作为曹雪芹的祖父,与康熙帝之间并非仅仅是主仆关系。由于曹寅的母亲曾是康熙帝的乳母,这使得他们的关系更似亲如兄弟,宛如家人。在康熙帝在位期间,曹寅长期担任两淮盐政和江宁织造,更在康熙帝的六次南巡中负责接待四次。而年羹尧,这位雍正时期的大将,亦是通过包衣奴才的身份逐渐获得皇帝的青睐与信任。尽管他在外朝为官,且官至封疆大吏、位极人臣,但在面对主子时,他始终以奴才自居。
--
FROM 183.195.10.*
满人见了皇帝自称奴才,并不一定是包衣。比如和珅不是包衣,在乾隆面前也称奴才。年羹尧的祖父做过包衣,但后来科举入仕以后就摆脱了包衣身份。
【 在 tianyalai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包衣奴才,又称家生奴才,在满族社会中地位最为卑微,他们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封建人身领属制度的产物。这些包衣奴才,身为 ...
--
FROM 23.242.66.*
三教九流也是一样,种姓制度的封建余孽。
--
FROM 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