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慕名看了癸酉本,大晚上气的睡不着
假如,我是说假如,癸酉本和通行本是一个整体
后面才出现程高本的后四十回
你觉得会有人看完了气的睡不着觉吗?
我觉得不会
因为根本没什么人会去看完后四十回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要看这么看不下去的东西。文字低劣,情节雷人。各种文字语言用法一看就和前80回不是一个时期的。
: 不知道都什么人在推崇。
: 我输了,不仅拿正眼瞧了,我竟然还为了这个专门发帖。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1.18.246.*
为什么会认为人物主线对不上呢?
怎样才算是对上?
不要告诉我后四十回的内容更加对的上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四十回看不看影响看这28回生气吗?半通不通,生搬硬套,从文学描述方式,人物主线就完全对接不上。
: 红楼如果没有什么道明,也完全不影响他的宏大。红楼梦的好处不就在于以人情叙事来讲人性的复杂、社会的肌理,还有对存在本质的追问。
: 如果要看家国情怀,你去看三国水浒,不然看金庸,不然看哪些各种网小去。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1.18.246.*
一直以来字里行间对人物的态度?
具体说说哪个人物字里行间的态度变了?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线可不止是看结局,看是否对应判词。难道不是看作者一直以来字里行间对人物的态度?原本就没有纯粹的批判,不过就是千红一哭,非要整出个黑白对立。
: 不恰当对比,前80和鬼本就是爽剧和正剧似的。有人追求刺激大开大合,看爽剧可能更适合。
: 【 在 rd07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202.*
把问题抛给对方,是逃避问题的表现
当你逃避问题时,往往意味着你的立场站不住脚,
至少你自己,没法很清晰明确的去论证你的观点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到是想听听你们推崇鬼本的,钗黛凤,贾母袭人刘姥姥等人到底是怎么个形象,作者对他什么个态度?
: 【 在 rd07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一直以来字里行间对人物的态度?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1.18.246.*
本来用判词判曲结局,去评判续书是否符合原著主旨,这是相对客观的标准,被你否定了
你提出了一个相对主观的标准:从字里行间看作者一直以来对人物的态度
首先这个判断方法就有问题,放着相对客观不顾,追求主观判断,这是不合理的
其次,就是主观判断吧,你也拿不出任何东西
说起程高本后四十回,你也不敢承认是以这个为标准去否定癸酉本
那就是说你只能以前八十回为标杆了
你要说后二十八回的人物情节不对了,那总要有个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么说吧,在没有更好的续书出来之前,应该承认某一版本就是红楼梦正规结尾。
癸酉本出来之前是程高本,出来之后就是癸酉本了。
如果你既否定程高本,又否定癸酉本,还拿不出一个更合理的版本,这种论点就是不值一提的,对现行版本的质疑是毫无根据的。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线可不止是看结局,看是否对应判词。难道不是看作者一直以来字里行间对人物的态度?原本就没有纯粹的批判,不过就是千红一哭,非要整出个黑白对立。
: 不恰当对比,前80和鬼本就是爽剧和正剧似的。有人追求刺激大开大合,看爽剧可能更适合。
: 【 在 rd07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1.18.246.*
认为判词和结局符合是必要非充分条件,这个可以认同。不过这里你还是没有填上你之前挖的坑:从字里行间看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癸酉本从哪个字里行间看出来作者对林黛玉不认同,不悲悯,不欣赏,不惋惜了?
以上这一段反过来,其实也已经表达了我对红楼梦里作者对林黛玉的态度的看法,癸酉本和前八十回是一脉相承的。
回过头来,难道后续部分和判词判曲伏笔吻合,竟然是伪作的特征?
这逻辑是不是类似于孩子和父母长得太像,反而不可能是亲生的。颠倒黑白啊。
什么叫“过于生硬”?我无法理解。
林黛玉上吊,怎么就生硬了,要怎么样才不生硬?
这里就必须自己是冰箱了。你至少要提出来大致的轮廓和意象,林黛玉应该是怎么死的?在其他版本没有更符合判词及其他线索时,我就认为癸酉本是最合理的结局。如果以后出现了更好的版本,我也可以支持。
相比程高本的焚稿断痴情,癸酉本的结局更贴近判词,更具有悲剧性,人物本身也更符合前八十回的设定。
红楼梦的一大主题就是宝黛爱情悲剧。从现实的角度看,二人不能获得好结果,但从精神上来说,二人心意相通是永恒的,宝黛之间的感情是至死不变的。这是主角的感情线,是不能背弃的。
焚稿断痴情算什么?林黛玉把宝玉送的旧手帕烧了!带着对宝玉的怨恨而死。这就彻底的背叛了前八十回的所有铺垫!黛玉的人设崩塌了,哪里还有“绝对的精神认同?”。
我不知道你读到这里会不会“气的睡不着觉”,如果坦然接受,我觉得你并没认同宝黛爱情,可能你心里是倾向宝钗的。
再看旧手帕这件道具,癸酉本里的作用是:林黛玉死前将其留在身边,一年后宝玉认出这两块手帕,确认了黛玉的尸骨!其构思之巧妙,感情之强烈,真令人拍案叫绝又泪如泉涌。
形散而神聚,人设,感情,人物结局一脉相承,这正是癸酉本的精妙之处。
读到这里,如果你还不能认同这个结局,那可以说你没有读懂红楼梦,怪不得会说出“前80回和鬼本差异巨大”这种话。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回复判词问题:
: 不否定判词结局是原著主旨。但是不是满足判词就满足原著的。必要不充分。
: 鬼本对判词的迎合过于生硬,林黛玉挂了,宝钗埋了,这就是大家觉得应该有的结局?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11.18.246.*
你倒是说啊
咱们抛开判词判曲和结局
癸酉本哪里表现出作者对林黛玉从认同到不认同,悲悯变为不悲悯了?
【 在 dreaming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行,您读懂了,我们都不懂
: 【 在 rd07 的大作中提到: 】
: : 认为判词和结局符合是必要非充分条件,这个可以认同。不过这里你还是没有填上你之前挖的坑:从字里行间看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