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到的。清朝时期,文字狱盛行,许多文人因言论或文字受到严厉惩罚。徐骏的《无题》,完整的诗句为:“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首诗表达了在夜深人静时,风吹动书页的情景,原本是徐骏随口吟咏的应景之作,调侃风吹书翻的场景。 他因在奏折中错写“陛”字而惹怒了雍正皇帝,后又因诗句被同僚告发,认为其讽刺清朝统治者不识字,最终被判处死刑。《忆鸣诗集》,被指“忆明”等等。可见,所谓索隐派不一定都是悼明,也可以用来维护统治。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封建专制文化统治极其严厉的历史时期。康熙皇帝晚年数次谕旨严禁“淫词小说”,其后的雍正、乾隆二帝不仅谨遵康熙帝定例,而且大兴“文字狱”,士子文人所著书籍稍涉时事,便有可能招来横祸。这种专制的文化背景不能不影响到曹雪芹的创作心态,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借空空道人之口解释此书与时事、淫邀艳约题材的小说无关:(空空道人)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乾隆三十三年,清宗室永忠曾读到过《红楼梦》抄本,为诗三首,名之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永忠《延芬室集》稿本中此诗上方有乾隆年间清宗室弘旿批语:“此三章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弘旿是永忠的堂叔,乾隆的堂兄弟,他这样评价《红楼梦》或许听到宗室议论,“碍语”一词的提法明显与乾隆朝禁书运动有关。《红楼梦》一书自以抄本问世以来,流传弥远,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但是,在清代专制文化统治下,此书并没有因为作者的表白而躲过被禁毁的悲剧命运。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四编》卷四载:“《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汪堃《寄蜗残赘》卷九称《红楼梦》“宣淫纵欲,流毒无穷”,在嘉庆以后,其书屡屡为官府查禁,直至晚清光绪年间依然遭到查禁。
【 在 BIGDADY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癸酉本伪作无疑。但悼明是实实在在的。否则以红楼的内容,怎么可能在清朝成为禁书
--
FROM 115.5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