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脂本的一个根本问题
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抄本盛行的时侯,没有如程伟元那样出版商买下版权刻活字发财?
原因应该是因为有贬胡怀明的正治问题,作者不愿出面,暗中抄传,找不到真正作者吧。所以那些红粉假造一个雪芹,或根据道听途说加批语吸引眼球,发书财。
脂本流行的时侯洛阳纸,有上万种抄本,今天根本不可能道得明这版本的来龙去脉。三十多年后估计作者已死,才有程伟元去除敏感主词的新版定下来。所以今天的读者不应去纠结什么版本,挑好的看即可,我们只注重内容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抄本盛行的时候,正是写作的时候,只在小范围传抄,范围逐步扩大的,应该不是刻意隐藏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抄本盛行的时侯,没有如程伟元那样出版商买下版权刻活字
: 原因应该是暗中流传,找不到真正作者吧
: 所以那些石粉假造一个雪芹,或根据道听途说加批语
: ...................
--
FROM 171.14.171.*
那也可以写一些刻一些,必然会有一个书商承包。看起来,脂砚斋有点象,抄也赚米的,虽然不如刻印赚得多。但脂斋不一定直接认识作者。作者如果当时写的时侯就象后来的程高本,就没问题了
是正治敏问题,作者不敢暴露身份。雪芹肯定不是作者,只是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编辑。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抄本盛行的时候,正是写作的时候,只在小范围传抄,范围逐步扩大的,应该不是刻意隐藏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一边写,还要一边改,都没定稿找什么书商,没啥正治问题,后来都刻印了就能证明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也可以写一些刻一些,必然会有一个书商承包。看起来,脂砚斋有点象,抄也赚米的,虽然不如刻印赚得多。但脂斋不一定直接认识作者。作者如果当时写的时侯就象后来的程高本,就没问题了
: 是正治敏问题,作者不敢暴露身份。雪芹肯定不是作者,只是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编辑。
--
FROM 171.14.171.*
我们现看到的那些零碎的书应该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全本书的残余。当时抄的时侯就是分工分散抄的,很正常。
如果作者非要坚持这样出,读者抢读,书商赚米,就象现在的连载,也是可以的。抄与刻只是形式不同。很显然书商不敢出版,这要过三十多年改正内容后做到。如果作者还活着,书商岂能改?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抄本盛行的时候,正是写作的时候,只在小范围传抄,范围逐步扩大的,应该不是刻意隐藏
:
--
FROM 117.143.139.*
程本对脂本的改动很多的,最明显贬胡的词都没了,所以后来胡适拿出老脂本,引起重视,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边写,还要一边改,都没定稿找什么书商,没啥正治问题,后来都刻印了就能证明
:
--
FROM 117.143.139.*
你高估了初期的传播速度和写作进程,初期传播范围很小的,一是书边写边改,二是有钱有
闲的人太少了,注定圈子很小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现看到的那些零碎的书应该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全本书的残余。当时抄的时侯就是分工分散抄的,很正常。
: 如果作者非要坚持这样出,读者抢读,书商赚米,就象现在的连载,也是可以的。抄与刻只是形式不同。很显然书商不敢出版,这要过三十多年改正内容后做到。如果作者还活着,书商岂能改?
--
FROM 171.14.171.*
程本出前,传播范围已经很广了,也没人叫停禁止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程本对脂本的改动很多的,最明显贬胡的词都没了,所以后来胡适拿出老脂本,引起重视,
--
FROM 171.14.171.*
洛阳纸贵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高估了初期的传播速度和写作进程,初期传播范围很小的,一是书边写边改,二是有钱有
: 闲的人太少了,注定圈子很小
:
--
FROM 117.143.139.*
那是因为私下传抄争小钱。比如八个人大家回家自抄十回,然后合在一起,所以没有问题。如果正规出版商就麻烦了,所以一直不见刻本,要到三十年以后,作者长久没动静,才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程本出前,传播范围已经很广了,也没人叫停禁止
:
--
FROM 117.1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