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是《红楼梦》第一主角,也是群芳主。虽然出生贵公子,却没有一般纨裤贵公子如薛蟠那种特有的恶习,秉性高贵,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宝玉不但外表俊美,连“槛外人”妙玉都不得不心仪的青春偶象。更可贵的是其天赋内美,贾宝玉性情温和,富有同情心,没有主子架子。在今天看来,有非常高贵的平等思想,贾宝玉精神是《红楼梦》中歌颂人性美的主旋律,竟有超前的“人文主义”光芒。比如金钏之死,他悔之莫及,特地在忌日出城替她焚香“赎罪”,人谁无过?金钏在天之灵想必被感动。可以断言,这在古代“三纲”专制时期非常难能可贵,体现了正宗原儒“仁”、“恕”思想,也是《红楼梦》突出的主题思想之一。可以断言,宝公今后一旦做官,一定是个很好的父母官。正因为太高贵而做不了官。
除了道德高尚,宝玉还是个标准才子,因不擅长游戏诗和应酬诗,所以每次大观园“比赛”都落在最后,但这正是真正诗人与众不同之处。论《红楼梦》里的诗文,以《芙蓉女儿诔》《姽婳词》为冠,两篇都是灵感产物,充满灵性的美辞无人能及,甚至冠于有清一代也不为过,那些无病呻吟和应景的游戏文字不能相提并论。正如十七回闲客所赞:“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并非过词。而第三回二首《西江月》判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显然是正话反说。宝玉表面上确乎“怕读文章”,但这要看什么“文章”。《四书》《五经》早已是几千年前的黄花,正能量洗脑教材,最不适合作少年教科书,以致宝玉这样的优秀人材头痛而“愚顽”怕读。事实上宝玉非常喜欢读如《诗经》《离骚》《文选》之类优秀诗文,而不愿哼将来做禄虫、散发着“头巾气”的线装书。宝黛在第三回初见时宝玉第一句话就问她“妹妹可曾读书?”,那年宝公不过七八岁左右,已读过《古今人物通考》,天才达特,非常令人敬佩。
【 在 shangc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的读者喜欢黛玉,
: 有的读者喜欢宝钗,
: 有的读者喜欢探春,
: ...................
--
FROM 117.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