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是考证曹雪芹经历的锦衣玉食的生活的时间太短,不太可能有切身体会,完成这个鸿篇巨制。
但可以有反例,比如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这种巨著的时候也不过20多岁。
再比如《小芳》的作者李春波,年龄比较小根本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插队的生活,但是那首歌所蕴含的深情让多少老三届感同身受。
这说明不用亲身经历也可以创作。
【 在 timonium 的大作中提到: 】
官方介绍如下: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4]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曹雪芹生卒年: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曹公生于1715年,1728年就因抄家搬到北京了,才13岁的小屁孩,能经历个麻团“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13岁也就是现在初中二年级男孩子的岁数,青春期的懵懂可以表现在他与秦可卿和林黛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表达。
但那些闺中之事,曹公当年怎么可能了解的那么详细?
想必都是听来的吧。
--
FROM 1.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