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红楼梦比?大宅门得进垃圾桶
【 在 lanling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雪芹回味落魄王孙记忆里的贵族生活,看上去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正是这些真实的琐事,造就了经典不朽的地位。因为就算现在,也没有贵族吃饱了撑的又有才华,写这种小说,更不用曹雪芹的时代了,基本写小说都是些落地秀才,就算有这样的才华,也没有这样的阅历,就算二者都有,也未必会用生命码字,应该说,曹府的抄家,是曹雪芹个人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 贾宝玉这个形象,不是英雄好汉,而是一个追求真实感觉的个人主义者,这种价值观在五四之后不稀奇,但在曹雪芹的时代,却是对维持社会运作的主流观念,也就是所谓伦常的背叛,但人性总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红楼一出遍地火热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些当时的文人贵族,虽然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不妨碍他们向往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或者是个人主义人生观,或者是自由精神,这才是红楼梦能在那时候洛阳纸贵的内核价值观。何况大多数百姓对贵族的生活本身就是天然的好奇,难得有个人肯曝光,还不拼命围观?
: 其实何止是红楼梦,太阳底下无新鲜了,西方近代被列为经典文学的,几乎都是提倡人性本身的解放,尤其是女性作者或者女性猪脚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女权主义的先锋,随随便便就能列出一堆书名《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飘》《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包法利夫人》《简·爱》等等
--
FROM 114.2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