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
全面回顾顺便补充下观点、事实、方法论和过程吧:
水下阻力和水面阻力大小并不是一眼望穿的事,因为人体在两种运动链下的动态阻力的量化情况不一样,
身材体重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一个水平一般的自由泳选手在爬泳中的游进阻力
要小于
一个水平一般的潜泳选手的在潜泳中的游进阻力
(当然,业余选手中的潜泳大师例外)
以舰船来举例说明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涉及两种流体密度差异很大(密度差800倍),因为自是半漂在水面,正向水阻少了相当多以水流计算的横截面积,而空气阻力在这可近似忽略不计。
然后以舰船举例,在功率都足够大的情况下,水面舰船的最高时速可以快到水下潜艇难以企及的地步,具体的数值是80节 vs 44节,后者是核动力潜艇。
关于潜艇水下更快的“常识”
同一艘顶配的现代核潜艇水下为啥更快,是因为1、刻意设计的流线,更适合水中减阻,可惜人体并非这种流线型;2、水中水面供能方式并不相同,水面动力仅七八成,且在确认安全下(上浮状态)并无必要快于水下极速,是目标设计使然。
所以所谓潜艇水下更快的常识不能说明
人潜泳阻力更小。
你补充了还有兴波阻力,这个水面水下都有,计算取决于游进时周边湍流情况,一般来说自会大于潜。
所以阻力大小比较的关键在于
0、比较基准(那就默认同一人吧,不考虑特型优势的两种极端形态,比如长得无限接近海豚,海狮的人)
1、动态流线
最终量化叠加
前者取决于潜泳、自由泳的泳姿,即公认的臀踢(反蝶还是正蝶可以讨论)、爬泳
后者需考虑游动推进(也就是持续输出功率的情况,潜泳在竞技距离掉功率会更严重,毕竟供氧不足影响很大,人不是水生动物)
所以,水阻大小的比较也并非一眼能洞穿的常识。
同一个人来比较的话,可以用含气瓶潜及全力冲刺来得出近似结论。
也可以比较25米短池的游动情况,画出分别的速率曲线
这样能在二者功率不下降的情况下大致反映水阻情况。
~~~~~
两种泳姿比较论题的清晰化,
以50米竞技距离为基准,
那么可以把论题转化为潜50和自50到底哪个是世上最快泳姿。
从三个层次考察
精英(由事实数据支持),
普通爱好者(实际下水考察),
高手(蹼泳队、游泳队的数据),
比较全面能反映问题,
~~~~~
实际的事实记载显示,竞技精英的自50占优,潜50数据量太小(没项目驱动,高手都不出活儿啊),无论长池短池,都不足以打败自50的最高水平
现实中的爱好者能把水中臀踢游到位的可谓少之又少,能道边就谢天谢地了,
如果潜50赢了自50,叫一声潜泳大师没毛病。对这样的大师提出aa约游确实太羞耻惭愧了,应该包场清场包误工出场费礼遇之。
蹼泳队裸足的游进数据记录缺失
省队国家队的潜泳数据记录缺失
(但有位仁兄坚称省级以上队伍,
50米潜泳是最快的,可能这就是人家的专业性吧,接触到了闻所未闻的新知,顺便感谢)
~~~~~
这样看来,潜泳还是很有竞速实力的,
希望以后的泳池精英真能做实最快泳姿之名。
最好国家队选手就能吊打自50的世界纪录。
~~~~~
其他同样作为实用泳姿的狗刨儿、侧泳、武装泅渡等只有无限羡慕的份儿,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泳姿之巅。
感觉大师您就是潜泳之星。
【 在 lakak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不是我说的潜艇。。。是有人先说潜艇水下没有水上的船快。。所以潜泳没有自由泳快,我才顺着他的思路说潜艇其实更快的
:
: 所以上来有人就用错了论据。。还要别人相信他的论点。。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11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