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伤寒六经和新冠病毒
此波新冠以情,所用的中药方剂多来自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温疫论”,而且效果较好。反观伤寒类方剂则被忽视。
温病派一般主张为补充伤寒论的不足,认为温病为纯热无寒,所以不属于伤寒范畴。这的确有一定地域性的特征,因为南方炎热,所以伤寒类的发汗类麻桂剂多无用武之地,反而用寒凉药效果好。
当然正规的经方派是认为伤寒论可以治温病的,但伤寒论的确对温病的叙述很少,只提到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这使得很多学者认为温病就是太阳病,结果用太阳病的麻桂剂效果很差,得出伤寒论的温病方剂失传的推论。
其实我的观点,温病是一大类,伤寒论太阳病的温病只是其中之一。伤寒论中有一类病的特征就是单热无寒的,那就是阳明病。阳明病的常用方为白虎汤、黄芩汤、栀子豉汤等,都是一派寒凉,其实就是温病派的思路。
由上可以得到一个推论,新冠等温病其实就是一种阳明病。而且也是从伤寒开始的。
现在的所谓无症状新冠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潜伏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在中医看来,这是错误的。无症状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在中医看来,是可以有四诊的症状的。
本人调查了一些资料,新冠的初期症状就是浑身无力,这在中医尤其是经方中医看就是太阴病的症状,而没有发热、咳嗽为特征的西医临床症状。其实在中医看来浑身无力的太阴病已经属于较严重的恶化传经阶段了。
而太阴病一般由阳明病传变而来,于我的新冠初期的阳明病观点相吻合。
大致的传变规律如下:
新冠病毒是一种湿寒邪气,一般先感染手少阳三焦经,而成人一般以太阳经和阳明经为当令。而此病毒主要进入阳明经并潜伏下来,相当于伤寒论中的阳明中寒,症状为纳差,食欲不好,这个症状太过常见,临床意义很小,甚至伤寒论都是一笔而过。
阳明中寒的阶段很短,食物和病毒逐渐堆积成为固瘕实症,就转会为阳明热症,阳明多气多血,所以新冠发作期会导致严重的上气咳嗽和发热,然后转为太阴病的肺部病变。
此时中医会用一派寒凉的药物协助治疗阳明热症,在我看来已经属于亡羊补牢而已。
在我看来最好的治疗阶段在于无症状时期的阳明中寒的纳差阶段。
有人会说上面不是说这个临床意义很小么?的确如此,但新冠的确太过凶险,和乙肝、AIDS一样可以说一旦染病,终身带毒。很多莫名其妙的转阳就是免疫力低下时,病毒的复活。从这点看,一般达到人数范围,清零法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内部的敌人是防不住的。
所以从阳明中寒的阶段论治就有很大的意义了,以日常的核酸检验为手段,一般鉴定为无症状阳性,就开始用汤药治疗,使得初期的病毒很快失去生存条件而熄火,使得病毒被隔离在阳明经,而不会进入大脑等三阴经,病毒就会很快被排掉,不会转为携带者。
此文信息量大,估计很少人能信,姑妄言之。
--
FROM 116.3.199.*
吴又可的《温疫论》本身就发源于对伤寒论的破旧立新。
晚明,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当时的中医大夫都是读《伤寒论》出身的,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对付时疫,无效。
现代人固然不受古人约束,但是也得受疗效的约束。这个病出来了,按你的方子治疗,病能不能好?不能好算谁的错。
新冠是军事生化病毒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武器,特朗普说的前所未见的大杀器。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不是光写帖子能解决问题的。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波新冠以情,所用的中药方剂多来自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温疫论”,而且效果较好。反观伤寒类方剂则被忽视。
: 温病派一般主张为补充伤寒论的不足,认为温病为纯热无寒,所以不属于伤寒范畴。这的确有一定地域性的特征,因为南方炎热,所以伤寒类的发汗类麻桂剂多无用武之地,反而用寒凉药效果好。
: 当然正规的经方派是认为伤寒论可以治温病的,但伤寒论的确对温病的叙述很少,只提到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这使得很多学者认为温病就是太阳病,结果用太阳病的麻桂剂效果很差,得出伤寒论的温病方剂失传的推论。
: ...................
--
FROM 112.47.137.*
既然是暗暗阴霾,杀不用刀,阴为下,其性必属水属寒,待到以火烧天时,自然散去,看网上好多网友反映说,做梦梦见新冠结束时,从天上降火,满天流焰火烧天,不是一个两个人做这个奇怪的梦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吴又可的《温疫论》本身就发源于对伤寒论的破旧立新。
: 晚明,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当时的中医大夫都是读《伤寒论》出身的,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对付时疫,无效。
: 现代人固然不受古人约束,但是也得受疗效的约束。这个病出来了,按你的方子治疗,病能不能好?不能好算谁的错。
: ...................
--
FROM 101.106.233.*
新冠是在海鲜水产市场散开的,发于亥水月冬天水旺之时,病患死后尸体解剖切开肺叶里面有大量的水,而且死的表情和溺水死的人一模一样,从这里就知道是何方神圣了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波新冠以情,所用的中药方剂多来自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温疫论”,而且效果较好。反观伤寒类方剂则被忽视。
: 温病派一般主张为补充伤寒论的不足,认为温病为纯热无寒,所以不属于伤寒范畴。这的确有一定地域性的特征,因为南方炎热,所以伤寒类的发汗类麻桂剂多无用武之地,反而用寒凉药效果好。
: 当然正规的经方派是认为伤寒论可以治温病的,但伤寒论的确对温病的叙述很少,只提到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这使得很多学者认为温病就是太阳病,结果用太阳病的麻桂剂效果很差,得出伤寒论的温病方剂失传的推论。
: ...................
--
修改:zhuzhuxia008 FROM 101.106.233.*
FROM 101.106.233.*
吴又可的突破在于对病毒的认识,首创了隔离和消毒的有效手段。
吴又可的达原饮就是我所说在病毒入侵少阳三焦时期的预防,所以后人评价吴又可的方子,也只在初期有效。我的方法是在无症状时期的中药介入,和吴又可的思路一致,但因为有核酸结果做依据,针对性更强。
在烈性病毒上,最有效的手段是隔离和防护。你想靠一个方子大规模挽救重症,你就别做梦了。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吴又可的《温疫论》本身就发源于对伤寒论的破旧立新。
: 晚明,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当时的中医大夫都是读《伤寒论》出身的,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对付时疫,无效。
: 现代人固然不受古人约束,但是也得受疗效的约束。这个病出来了,按你的方子治疗,病能不能好?不能好算
: 谁的错。
: 新冠是军事生化病毒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武器,特朗普说的前所未见的大杀器。
: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 不是光写帖子能解决问题的。
--
FROM 116.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