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桂枝去芍药汤
太阳病,邪在表,误下之后,整个气机下陷,邪气亦下陷入里,这时候需要把邪气从身体里排出去,就需要用桂枝汤,因为气势较正常已靠里,需要更大幅度的向上向外升提,所以去收敛的芍药,芍药原来就是预防发散太过的。
麻黄汤不用芍药很容易理解,麻黄汤证时身体功能正常,邪气在身体表面,麻黄发汗是发腠理之汗,开下毛孔轻轻一堆邪气即随汗而出,如果身体没有将邪气压到腠理,麻黄汤也是无法发汗的。芍药是敛营血,作用层次都不一样。
--
FROM 139.207.37.*
麻黄只是开毛孔,宣肺。
如果毛孔开了,桂枝可以把血转成汗推出体表,本来不需要芍药。桂枝性奔放,用芍药是为了节制。用荆芥防风等柔和的药之类发汗就不需要芍药。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药理说麻黄单用没有发汗功能,我的理解还是桂枝在发汗,但是不配芍药,如果用收敛功能很难解释通顺
--
修改:stage FROM 139.207.37.*
FROM 139.207.37.*
药物本来就有多个特性,归经是把特性的总结,并不是药物天然的特性,神农本草经并无归经。
病太阴说明病已入里了,既然入里,就无法用汗法了,桂枝汤本来药势在外,重用芍药之后,整个药的药势入里,变成温里的药,再加上芍药本身缓挛急的特性,真是很妙的一招。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查了一下,加芍药的解释都是有点粗糙含糊,有说止痛,还有说病在太阴,就是说用的芍药归脾经的功能,不能解释为啥不用其他归脾经的药。我自己的角度理解这条正好契合了张锡纯的解释外加芍药归脾经止痛的功能。
--
FROM 139.2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