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梅贻琦在清华出任教务长(1926-1928),负责全校的教务。期间发表了《清华发
展计划》、《赠别大一诸君》、《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等文章,开始展现其治学的思想与
才能。
1926年4月清华大学颁布了《清华学校组织大纲》,规定了两个重要的权力机关一一评议会
和教授会,教授代表几乎掌握了全部校政,包括教育方针、学制、规章、财政、学位授予和
人事等项。此制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西南联大期间仍发挥着根本作用。
1926年4月26日,清华学校第一次评议会决定在大学部设立17个系,其中11个系先行设立专
修课程,包括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历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
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系、农业学系、工程学系。
1926年,韦杰三烈士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为纪念他,清华同学在清华大学校园的“
水木清华”北面的土山之阴,矗立了一根损断的汉白玉石柱纪念碑,人们称之为“三·一八
” 断碑,上刻“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本校学生会同人立”,在纪念碑旁的铭石上镌
刻着韦杰三的临终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啊!”。
1926年,陈寅恪走进清华园成为四大导师之一。
1926年,清华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此后党的活动没有中断过,党组织早各个历史时期都
发挥了核心作用。
--
修改:mykenny FROM 211.99.222.*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