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电视剧版大决战和电影版大决战的人物表现
关于2021电视剧版《大决战》和1991电影版《大决战》,人物演绎方式的区别,最近看了很多吐槽电视剧版《大决战》帖子,一致的观点是剧版《大决战》中的人物历史还原性不足,说白了就是不像。关于这个问题,首选需要提一下表演体系,周知表演艺术有三大派别(和三大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不是一回事),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所谓体验派,即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说的主要就是关于体验派的学习方法。说得直白点,体验派就是演员要为角色服务,演员需要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以还原角色为第一要务;二是表现派(有人将它和布莱希特的间离主义划等号,似乎是不太恰当的),表现派认为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以深刻反映角色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的重现这个表现形式,以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要十分冷静、理智的控制自己不能任凭感情的趋势。简而言之: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 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角色多么痛苦多么悲伤你的心中都要知道,我在表演,真不是真的!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争论焦点不在于演员是否要从人物性格出发,是否要“消化”人物的性格,也不在于舞台形式是否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热情,而是在于演员是否需要在每次演出中真正产生人物的热情,主张产生的是体验派,主张不必产生的是表现派。
上面说了这么多,一个核心的意思是,影版大决战表现历史人物采用的基本都是特型演员,特型演员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人物,好处是形似,但同时也极大了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所以几乎所有特型演员的表演都是受到诟病的,远的如古月、苏林,近的如刘劲、卢奇,甚至非特型演员的唐国强、马晓伟也都存在类似发挥空间受限的问题,可以说这更接近于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而剧版大决战,启用了大量成名演员饰演历史人物,如于和伟的林彪、王劲松的蒋介石、郭广平的粟裕、何正军的罗荣桓等等,这些演员从来没演过特型角色,之所以使用他们,一是考虑明星效应,毕竟是建党100周年,制作一部类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式宏大电视剧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希望倚重他们的演技,带给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这更接近于表现派的表演方式,直白的说,影版大决战是演员演角色,力求还原度,剧版大决战是角色演演员,追求表现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表现派是更高级的表演方式,毕竟模仿别人与升华自我相比要容易很多,当然观众不买账是另一回事。
--
FROM 123.118.74.*
说古月演技不行?简直是瞎扯淡
【 在 joshhartnet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2021电视剧版《大决战》和1991电影版《大决战》,人物演绎方式的区别,最近看了很多吐槽电视剧版《大决战》帖子,一致的观点是剧版《大决战》中的人物历史还原性不足,说白了就是不像。关于这个问题,首选需要提一下表演体系,周知表演艺术有三大派别(和三大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不是一回事),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所谓体验派,即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说的主要就是关于体验派的学习方法。说得直白点,体验派就是演员要为角色服务,演员需要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以还原角色为第一要务;二是表现派(有人将它和布莱希特的间离主义划等号,似乎是不太恰当的),表现派认为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以深刻反映角色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的重现这个表现形式,以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要十分冷静、理智的控制自己不能任凭感情的趋势。简而言之: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 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角色多么痛苦多么悲伤你的心中都要知道,我在表演,真不是真的!
: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争论焦点不在于演员是否要从人物性格出发,是否要“消化”人物的性格,也不在于舞台形式是否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热情,而是在于演员是否需要在每次演出中真正产生人物的热情,主张产生的是体验派,主张不必产生的是表现派。
: 上面说了这么多,一个核心的意思是,影版大决战表现历史人物采用的基本都是特型演员,特型演员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人物,好处是形似,但同时也极大了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所以几乎所有特型演员的表演都是受到诟病的,远的如古月、苏林,近的如刘劲、卢奇,甚至非特型演员的唐国强、马晓伟也都存在类似发挥空间受限的问题,可以说这更接近于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而剧版大决战,启用了大量成名演员饰演历史人物,如于和伟的林彪、王劲松的蒋介石、郭广平的粟裕、何正军的罗荣桓等等,这些演员从来没演过特型角色,之所以使用他们,一是考虑明星效应,毕竟是建党100周年,制作一部类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式宏大电视剧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希望倚重他们的演技,带给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这更接近于表现派的表演方式,直白的说,影版大决战是演员演角色,力求还原度,剧版大决战是角色演演员,追求表现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表现派是更高级的表演方式,毕竟模仿别人与升华自我相比要容易很多,当然观众不买账是另一回事。
: ...................
--
FROM 117.136.116.*
+1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古月演技不行?简直是瞎扯淡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124.126.181.*
+1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古月演技不行?简直是瞎扯淡
--
FROM 223.104.38.*
+10001
【 在 long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说古月演技不行?简直是瞎扯淡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FROM 106.121.9.*
剧版表现力啥的我没看出来。但是我看到土鳖涛演的宋美龄跟巴达维说话还要用翻译我就吐了。既然是“大剧”,这么两句英语台词都懒得学?还是土鳖涛智商有问题,压根学不会英语
【 在 joshhartnet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2021电视剧版《大决战》和1991电影版《大决战》,人物演绎方式的区别,最近看了很多吐槽电视剧版《大决战》帖子,一致的观点是剧版《大决战》中的人物历史还原性不足,说白了就是不像。关于这个问题,首选需要提一下表演体系,周知表演艺术有三大派别(和三大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不是一回事),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所谓体验派,即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说的主要就是关于体验派的学习方法。说得直白点,体验派就是演员要为角色服务,演员需要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以还原角色为第一要务;二是表现派(有人将它和布莱希特的间离主义划等号,似乎是不太恰当的),表现派认为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以深刻反映角色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的重现这个表现形式,以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要十分冷静、理智的控制自己不能任凭感情的趋势。简而言之: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 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角色多么痛苦多么悲伤你的心中都要知道,我在表演,真不是真的!
: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争论焦点不在于演员是否要从人物性格出发,是否要“消化”人物的性格,也不在于舞台形式是否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热情,而是在于演员是否需要在每次演出中真正产生人物的热情,主张产生的是体验派,主张不必产生的是表现派。
: 上面说了这么多,一个核心的意思是,影版大决战表现历史人物采用的基本都是特型演员,特型演员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人物,好处是形似,但同时也极大了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所以几乎所有特型演员的表演都是受到诟病的,远的如古月、苏林,近的如刘劲、卢奇,甚至非特型演员的唐国强、马晓伟也都存在类似发挥空间受限的问题,可以说这更接近于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而剧版大决战,启用了大量成名演员饰演历史人物,如于和伟的林彪、王劲松的蒋介石、郭广平的粟裕、何正军的罗荣桓等等,这些演员从来没演过特型角色,之所以使用他们,一是考虑明星效应,毕竟是建党100周年,制作一部类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式宏大电视剧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希望倚重他们的演技,带给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这更接近于表现派的表演方式,直白的说,影版大决战是演员演角色,力求还原度,剧版大决战是角色演演员,追求表现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表现派是更高级的表演方式,毕竟模仿别人与升华自我相比要容易很多,当然观众不买账是另一回事。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FROM 106.121.9.*
啥?高希希给“宋美龄”配了个英语翻译?真有创意,哈哈
【 在 wangsandy0 (刀枪)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关于电视剧版大决战和电影版大决战的人物表现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ul 26 09:36:03 2021), 站内
:
: 剧版表现力啥的我没看出来。但是我看到土鳖涛演的宋美龄跟巴达维说话还要用翻译我就吐了。既然是“大剧”,这么两句英语台词都懒得学?还是土鳖涛智商有问题,压根学不会英语
: 【 在 joshhartnett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关于2021电视剧版《大决战》和1991电影版《大决战》,人物演绎方式的区别,最近看了很多吐槽电视剧版《大决战》帖子,一致的观点是剧版《大决战》中的人物历史还原性不足,说白了就是不像。关于这个问题,首选需要提一下表演体系,周知表演艺术有三大派别(和三大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不是一回事),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所谓体验派,即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说的主要就是关于体验派的学习方法。说得直白点,体验派就是演员要为角色服务,演员需要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以还原角色为第一要务;二是表现派(有人将它和布莱希特的间离主义划等号,似乎是不太恰当的),表现派认为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以深刻反映角色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的重现这个表现形式,以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要十分冷静、理智的控制自己不能任凭感情的趋势。简而言之: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 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角色多么痛苦多么悲伤你的心中都要知道,我在表演,真不是真的!
: :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争论焦点不在于演员是否要从人物性格出发,是否要“消化”人物的性格,也不在于舞台形式是否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热情,而是在于演员是否需要在每次演出中真正产生人物的热情,主张产生的是体验派,主张不必产生的是表现派。
: : 上面说了这么多,一个核心的意思是,影版大决战表现历史人物采用的基本都是特型演员,特型演员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人物,好处是形似,但同时也极大了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所以几乎所有特型演员的表演都是受到诟病的,远的如古月、苏林,近的如刘劲、卢奇,甚至非特型演员的唐国强、马晓伟也都存在类似发挥空间受限的问题,可以说这更接近于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而剧版大决战,启用了大量成名演员饰演历史人物,如于和伟的林彪、王劲松的蒋介石、郭广平的粟裕、何正军的罗荣桓等等,这些演员从来没演过特型角色,之所以使用他们,一是考虑明星效应,毕竟是建党100周年,制作一部类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式宏大电视剧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希望倚重他们的演技,带给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这更接近于表现派的表演方式,直白的说,影版大决战是演员演角色,力求还原度,剧版大决战是角色演演员,追求表现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表现派是更高级的表演方式,毕竟模仿别人与升华自我相比要容易很多,当然观众不买账是另一回事。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
:
: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06.121.9.*]
--
FROM 106.121.66.*
是啊,宋美龄可以用英语在美国国会演讲。到刘涛这还需要翻译。这特么不是恶心人吗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高希希给“宋美龄”配了个英语翻译?真有创意,哈哈
: 【 在 wangsandy0 (刀枪) 的大作中提到: 】
: : 标 题: Re: 关于电视剧版大决战和电影版大决战的人物表现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FROM 106.121.137.*
刘涛这些老太太恶心死人,都四五十了还演小姑娘,差没被“大宋宫词”恶心坏,要是演技好也行,章子怡演的上阳赋凑合还能看;行就行,不行就下,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电影学院舞蹈学院艺术学院年年毕业的小姑娘可不少。
【 在 wangsandy0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宋美龄可以用英语在美国国会演讲。到刘涛这还需要翻译。这特么不是恶心人吗
: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 啥?高希希给“宋美龄”配了个英语翻译?真有创意,哈哈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1」
※ 修改:·Richbunny 于 Jul 26 15:21:30 2021 修改本文·[FROM: 111.198.226.*]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11.198.226.*]
修改:Richbunny FROM 111.198.226.*
FROM 111.198.226.*
+10086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古月演技不行?简直是瞎扯淡
--
FROM 183.19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