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繁花主要是个美食片吧?
乍一看以为是谍战片,又看了像是警匪片,隐隐约约觉得还是个爱情片但又不太像,不伦不类,
只有美食部分中规中矩,可以改名《舌尖上的上海》
就是不像商战片
最看不懂的就是,胡歌一歇歇炒股,一歇歇做外贸,同时做两个业务也就算了,问题是商业部分剧情大部分既没有描写炒股,也没看见如何做外贸和外国客户谈需求,写的全是内销,做省级代理商铺货。这尼玛是做国内渠道啊,和外贸有个毛关系?
那就是同时做三个不同领域生意啊,专业吗?许家印 华为 雷军 哪个大佬玩跨界成功了?
然后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外贸员汪小姐一天到晚不上班,也不做外贸,就在红鹭和至真园两头跑穿针引线,人家范总谈国内代理权问题,关你外贸公司屁事,不务正业么。
如果是作为私人朋友,企图私下发挥影响力帮宝总,那就更简单了,你直接跟范总撂下一句话,
国内代理权敢给魏总,就永远别指望拿到出口权批文,这句话的威慑力比你来回跑一百趟都管用,范总不敢不从。那么多大老板巴结你一个小姑娘,无非你手里掌握了国家垄断的出口资格分配权么,不然谁鸟你啊,这个核心不抓住,其他什么都是扯淡啊。
然后范总和魏总谈判也够扯淡,出货量是核心信息,哪有都快谈完了才搞明白双方的量差十几倍的,肯定是先说清楚再谈其他细节,没有倒过来的。这些问题王家卫未必意识不到,估计就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故意这么编,观众看得好玩有跌宕起伏,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最不合理的就是宝总的主角光环,男版玛丽苏。他绝地大反击拿下范总,怎么请都不过去,装逼可以给满分,装的资本无非就是他掌握了徐总,垄断了沪联的渠道,靠这一条奇货可居,其他一切他都丝毫不比魏总强,跟汪小姐一样,核心竞争力说来说去就这一个。所以凭啥?他跟徐总的爹是把兄弟?还是徐总有什么天大的把柄被他掌握了?生意场大家都是互相利用,你知道徐总的价值,别人不知道?李李让潘经理请徐总吃饭结果发现提前被宝总接到红鹭去了,李李外来户没路子,她能想到,其他本地人提前想不到?那么多本地商人都不知道徐总的价值?范总就不会自己三个月前去接触徐总,或者找别的掮客,非要找宝总当唯一中介?
宝总手里有这个王炸,那还炒什么股,做什么外贸,光靠垄断渠道就够他吃了。别人绞尽脑汁搞不定的徐总路子,他在忙着2个主业的同时,顺便作为第三兼职就搞定了,这么牛逼,不如市委素鸡给他做?
同理,爷叔如果真牛逼,找他的人会少?凭啥死心塌地帮他一个?合着就是个NPC呗,相当于游戏打到这一关自动出来个宝箱给你捡咯?当真实社会都是过家家啊。
拍爽文剧可以,真以为现实世界也如此,那不得吃大亏嘛。
--
修改:animalrain FROM 221.232.135.*
FROM 219.140.18.*
说得好
但是,因为我还没看完,听说后面有一个情节和这个又矛盾了
宝总不是跑去诸暨跟麻总说,我能捧红三羊牌,那也照样能捧红四羊牌,五羊牌,你没必要造假,你直接造真货,我来给你卖你自己的品牌,光明正大赚合法的钱不香吗
他放这个大话,无非还是他掌握了铺货渠道嘛
这个渠道之所以被他掌握,其他人比如魏总抢不走,可能因为他是港商,有特殊优惠政策?
那后面他遭遇挫折,发现徐总被调走了,换一个人他就不灵了,新经理不鸟他,
结果麻总的货他卖不出去,没能复制三羊的成功
那这时候他的港商光环怎么就不灵了呢?
说明他的成功核心还是因为徐总的路子嘛,但剧中又没有任何情节描写他为何跟徐总有特殊关系,如何维持这种关系
仿佛人家徐总天生就活该给他干活,徐总这么有价值,别人不会来攀关系吗?为啥徐总就死心塌地只跟宝总合作?这个重要线索,压根就没交代,反而写一堆乱七八糟无关的剧情
再说了,既然港商身份能带来这么大收益,那其他人想不到吗?他宝总能办下来香港身份,开法拉利的富二代魏总办不下来?不光能赚钱,还能天天以外商身份出入27号,无需排队直接见小汪,我是郑恺,我特么拼老命也要办一个啊。就算魏总办不到,全上海那么多人,都办不到?就没有别人找个港商挂名合作来抢渠道?
活在电视剧里真好
还是流浪地球真实,饱和救援,你千辛万苦过去了,发现其他几十个救援队早就比你先来了
这才是现实世界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贸是因为宝总是港商啊,这是出口转内销
--
修改:animalrain FROM 221.232.135.*
FROM 221.232.135.*
魏总只有在电视剧里才看起来像个傻子
真实世界里的魏总作为世家子,且爱好交际,肯定很多年前就认识徐总
可能以前不熟,只是点头熟人,但他发现徐总价值后,一定提前几个月开始攀交情
做服装生意,明明是魏总经验更丰富,家学渊源,宝总一个炒股的懂个屁啊,到底谁更不靠谱?
魏总和最基层的仓库范志毅都是熟人,明显对这个行业更了解,他宝总进过外贸公司仓库吗?
徐总没有就认死宝总的道理,我是徐总,我为什么不能和魏总交朋友,或者跳过中间商,直接和范总交朋友?
真相是,宝总是上海滩解放前顶级豪门后代,无论是爷叔还是徐总,都和他家是世交,积累几代人的交情,这种交情不是海宁皮草暴发户那种伪豪门能比的。所以想找爷叔学生意的人多来兮,老头子只认宝总,自家宁。徐总同理,他对宝总的信任不是来自宝总的规划方案看起来更靠谱,这些别人很容易复制,只是因为两家有世交
宝总只是因为碰到三十年的短暂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才沦为机修工,一旦资本家复壁回来了,马上就翻身了
而魏总类似深圳的北极那啥鱼,属于上三代是底层d 丝出身,赶上80年代改开社会格局变动,浑水摸鱼捡了便宜,一时暴发而已,一旦社会走向正规,宝总这样的真豪门世家子反应过来,重新掌权,ds暴发户就被打回原形了
这些真相,电视剧是没法讲出来的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面有个bug,就是为啥魏总也想和范联系,那不就是外商身份其实也无所谓吗?
: 是的,范总只是出货而已,和谁都能做。
: 如果魏能有钱买下来全部的货,范总无所谓的。出不出口的,都随便的。
: ...................
--
修改:animalrain FROM 221.232.135.*
FROM 221.232.135.*
剧情的商业部分完全胡编乱造 根本经不起推敲,无法细究
我怀疑最初的剧本可能是合理的,但是拍摄时间长达三年,很多演员拍了一两个月,最后播出的只有几秒钟
像王菊就说,她压根就不知道梅萍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播出后和普通观众一样看了一遍才全部搞明白自己是谁,干了啥
拍摄时每次都是几分钟的镜头,单独场景,而且时间线是乱的,先拍的可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除了四个主演,可能其他演员本人根本就没弄明白完整剧情,就是一个需要时喊你出来走两步的人肉道具
有可能原始素材的剧情是合理的,时长是电视剧的几十倍,最后七剪八剪给剪糊涂了
【 在 bric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刚百度了下出口转内销,大意是本来是要出口的产品,种种原因在国内销售。但是在剧中,是先有三羊在国内大卖,拿到上海名牌这个title,再有的出口指标。
: 因果关系好像反了。
--
FROM 221.232.135.*
名字估计抄的恒源祥
但真实经历主要参考的雅戈尔
【 在 wyl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羊的原型是恒源祥吗?
--
FROM 221.232.135.*
宝总能有香港身份,魏总也可以花钱办一个
魏总办不下来,上海总有人办的下来
自己办不下来,可以找个香港清洁工当白手套,用他的香港身份证注册合资公司,挂名当港商,自己做港商委托的代表,不也一样
所以无非就是主角光环,只有他能做,别人依样画葫芦,现实可以,导演不让
最后两句话也没道理,人家外国进口管你中国国内是否名牌,人家又不认你的牌子,你国内名气再大有屁用,李白杜甫,许仙法海,人家外国人统统没听过,你杭州西湖对外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大水坑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说为啥和外贸挂钩
: 是因为最后想出口海外
: 至于是不是出口转内销
: ...................
--
FROM 221.232.135.*
但是你不会买非洲名牌啊哥,你买包包只认法国意大利,别说非洲了,俄罗斯印度的知名品牌包包,你会花钱买吗?
西方人眼里中国和非洲没区别
仰视和俯视能一样吗,你在这瞎类比
非洲人会买德国名牌车,但是德国人不会买非洲名牌车
【 在 KaitoKuro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是国内知名的进口豪车
: 在人家本国也是知名品牌吧
: 你说无所谓我是不信的
: ...................
--
FROM 117.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