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白客、郭京飞、秦昊、胡歌……影视作品的“窝囊废”赛道里,挤满了大名鼎鼎的男明星,这个在传统观念里不太正面的形象,经由媒介的包装和传播,成为了风靡网络的流行标签。
回溯过往,影视作品中受欢迎的男性形象一直在推陈出新。这不仅代表着媒介创作文化的某种趋向,也彰显着广大女性受众的审美流变和新思潮。
都市职业女性会对这类形象更感兴趣。这反映的是不同女性群体话语权强弱的问题。在今天的互联网上,都市职业女性的话语权是比较强的。作为对比,我们也知道,更边缘的女性群体,她们可能很难在网上有特别活跃的发声,去讨论影视剧中的男性形象。
今天影视剧的受众主要是女性。这一点有非常多的数据支持。德塔文发布的《2022-2023年电视剧市场分析白皮书》中提到,女性的观众大概占到所有电视剧观众的61.7%。骨朵影视数据中,2023年第三季度爱优腾芒等影视剧平台女性用户的比例高达65%至74%。再以今年春节档的几部电影为例,猫眼电影专业版的数据显示:女性向电影《热辣滚烫》的女性观众达到了76.9%,受众面更广的《第二十条》女性观众也占到了74.8%,就连纯男性题材的电影《飞驰人生》,女性观众也达到了62%。所以整体而言,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女性观众是消费主体。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要获得高票房、高讨论,影视创作者就一定要看到、体察甚至迎合女性视角和女观众的感受。
女性有越来越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例如影视平台的会员、超前点播、周边商品等一系列延伸消费产品,现在有越来越多女性观众在做出购买决策,落实对影视作品真金白银的支持。
--
FROM 118.199.2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