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扯蛋的是,你这高大上的表现派并没有表现出角色来啊。人家体验派特型演员,不仅外形都神似,而且还更胜任了你这表现派目的啊。
所以空扯理论画大饼谁不会,关键问题还是执行的人不行啊。这不就是妥妥的常凯申么。
【 在 joshhartnett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关于2021电视剧版《大决战》和1991电影版《大决战》,人物演绎方式的区别,最近看了很多吐槽电视剧版《大决战》帖子,一致的观点是剧版《大决战》中的人物历史还原性不足,说白了就是不像。关于这个问题,首选需要提一下表演体系,周知表演艺术有三大派别(和三大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不是一回事),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所谓体验派,即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说的主要就是关于体验派的学习方法。说得直白点,体验派就是演员要为角色服务,演员需要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以还原角色为第一要务;二是表现派(有人将它和布莱希特的间离主义划等号,似乎是不太恰当的),表现派认为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以深刻反映角色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的重现这个表现形式,以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要十分冷静、理智的控制自己不能任凭感情的趋势。简而言之: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 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角色多么痛苦多么悲伤你的心中都要知道,我在表演,真不是真的!
: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争论焦点不在于演员是否要从人物性格出发,是否要“消化”人物的性格,也不在于舞台形式是否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热情,而是在于演员是否需要在每次演出中真正产生人物的热情,主张产生的是体验派,主张不必产生的是表现派。
: 上面说了这么多,一个核心的意思是,影版大决战表现历史人物采用的基本都是特型演员,特型演员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人物,好处是形似,但同时也极大了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所以几乎所有特型演员的表演都是受到诟病的,远的如古月、苏林,近的如刘劲、卢奇,甚至非特型演员的唐国强、马晓伟也都存在类似发挥空间受限的问题,可以说这更接近于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而剧版大决战,启用了大量成名演员饰演历史人物,如于和伟的林彪、王劲松的蒋介石、郭广平的粟裕、何正军的罗荣桓等等,这些演员从来没演过特型角色,之所以使用他们,一是考虑明星效应,毕竟是建党100周年,制作一部类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式宏大电视剧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希望倚重他们的演技,带给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这更接近于表现派的表演方式,直白的说,影版大决战是演员演角色,力求还原度,剧版大决战是角色演演员,追求表现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表现派是更高级的表演方式,毕竟模仿别人与升华自我相比要容易很多,当然观众不买账是另一回事。
:
#发自zSMTH@IN2010
--
FROM 222.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