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话题“冷门歌手孙燕姿”登上了热搜,一张截图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图中
,有网友在认真安利孙燕姿的歌,“感觉在国内不是很多人听过”。
图片
在此条微博的留言区,肖战留下了“?离谱”的评论,并附上一个“再说一遍?”的表
情包,当天下午,话题“肖战给孙燕姿反黑”也登上了热搜,截至5月1日,这个话题在
微博的阅读量已经突破了4.2亿,引起了22.9万的讨论。
在这次事件中,很多人纷纷表示“孙燕姿居然成为了冷门歌手,我留下了时代的眼泪”
,以肖战为代表的90后孙燕姿铁粉,竟然也有了与“年轻人”产生代沟的感受。
图片
但唱衰华语乐坛、感叹天王天后们的陨落,其实也并不是当下才发生的新鲜事。从什么
时候开始,那些因为喜欢的歌手发新专辑,背着随身听在街上摇头晃脑的时光已经成为
了“中古遗迹”?那个属于周杰伦、孙燕姿等港台歌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Z世代年轻
到底都在听什么歌?
由“冷门歌手孙燕姿”事件,引出了很多有趣的截图,里面的年轻网友都在“不懂就问
”,“周杰伦当年真的爆过吗?”、“那英有什么实绩吗”、“she是什么水平的女团,
和创造101比谁更厉害”……
图片
这些发问真诚到令人不忍心指责,问的人都非常坦诚地表示自己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想
知道这些人到底有多厉害。
仔细回溯一下,的确,在那个王菲与那英在新世纪前春晚牵手,唱起《相约一九九八》
的时候,有的Z世代的年轻人甚至还没有出生,实在是无法体会到“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给当时年轻人带来的冲撞感与希望感。
而“孙燕姿”现象则出现在2002年,那一年,出道两年的孙燕姿已经发行了五张个人专
辑,并且登上了《亚洲周刊》的封面。杂志首次提出并分析了“孙燕姿现象”,将其与
同期的周杰伦并称为“男有周杰伦,女有孙燕姿”。 也是那一年,孙燕姿和周杰伦共斩
获近40%的台湾实体专辑市场,成为21世纪初华语流行乐坛一大事件。
图片
时隔将近二十年,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音乐市场竟然可以由两个人撑起如此大的份额,
而在技术更进步、创作者消费者审美和文化消费水平总体提升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看
到一个两年内发行五张全长专辑的歌手,就连周杰伦的作品也开始阶段性、碎片化,大
部分以单曲的形式发售。这样的“代沟事件”上一次发生在微博,是以更为激烈的“周
杰伦保卫战”出现的。2019年7月中旬,也是因为一个“真诚发问”的帖子,“周杰伦微
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还难买啊?”引发了群嘲和周杰伦粉丝的哗然。
由此,周杰伦的“夕阳红”粉丝团和蔡徐坤的新生代粉丝团展开了一场以微博为战地的
流量站,很多已经成家、工作了的粉丝都开始学习如何注册账号、签到、打榜、“做数
据”,熬夜为周杰伦“打call”,截止7月22日零点,周杰伦影响力微博超话影响力数值
在不到一周时间内,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猛增至1.1亿,领先蔡徐坤4000多万。
图片
这场行为艺术式的战斗最终以双方后援会宣布休战告终,但也在事实上证明了,即使”
夕阳红”乐迷入场,在这个时代,我们几乎不可能再拥有一个全新的、贯穿于所有集体
记忆中的全民偶像。
图片
Z世代都在听谁的歌?
不过,从音乐榜单数据上来看,即使传统的华语歌手们看起来在舆论场、人气榜中没有
占据有利的位置,他们也没有完全消失在数字专辑的销售榜单中。
《2020腾讯娱乐白皮书》中显示,周杰伦的《Mojito》在2020年华语新专辑销量TOP10占
据了第二名,在专辑销售额TOP10中位列第四,在新曲热度榜中则排名第一,与此同时,
林俊杰、薛之谦、容祖儿、李宇春、张韶涵、韩红等歌手也分别进入了2020年男女歌手
热度TOP10。
图片
不过显而易见地,肖战、陈立农、华晨宇、鹿晗、张艺兴等偶像明星仍然覆盖了大部分
榜单,但也出现了海来阿木、胡 66、程响、阿悠悠这样作品作为短视频BGM爆红的“新
生网络歌手”。
值得一提的是,周杰伦的《Mojito》和蔡徐坤的《情人》听歌人群年龄对比如下:
图片
周杰伦
图片
蔡徐坤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蔡徐坤的听众在年龄在22岁及以下的人群占比比周杰伦多了约11%,
这样的错位也可以看出,音乐受众在审美和消费上的代际差异的确在增大。
在发现音乐的方式上,“由你音乐研究院”2020年总结的《「Z世代」用户音乐消费习惯
洞察》中显示,Z世代用户发掘音乐的渠道前四名是主动搜索、数字音乐平台推荐、音乐
排行榜和短视频\直播平台。
图片
打开不同平台的音乐类榜单,我们会发现,网易云音乐2021年数字畅销年榜排名前三的
音乐人为Justin Bieber、IU、Taylor Swift,QQ音乐2021年数字畅销年榜排名前三的音
乐人歌手为蔡徐坤、刘雨昕和任嘉伦,二者没有重合;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抖音三
个平台,热歌榜TOP10中有想戴羽彤、王赫野、王靖雯不胖这样通过短视频爆红的音乐人
,也有林俊杰、古巨基、周杰伦等老牌华语歌手;与此同时,在歌手榜TOP10中,依然是
林俊杰、陈奕迅、周杰伦、李宇春等“天王天后”占多数,但也出现了颜人中这样通过
互联网走红的新生代音乐人。
图片
由此可见,当下的榜单口味其实更像是一个急剧碰撞、融合的“大杂烩”。成名于华语
乐坛黄金时代的天王天后们影响力仍然持续至今,占据着不低的市场份额;一大批连人
名都非常随意的新世代艺人被市场选中,乘着短视频的浪潮破圈而出;还有不少日韩、
欧美艺人,也在国内拥有了大批拥趸。
某种程度上,各大音乐平台、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形式上各自为阵,也互为补充,他们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选择,但音乐消费的分众化、圈层化已成大趋势,大众尤其是
Z世代分散在了各个圈层内,音乐口味和消费方式很有可能大相径庭,孙燕姿被称为“冷
门歌手”也不是不可能。
图片
圈层时代的尴尬与挑战
从“天王天后时代”走向“流量为王时代”的过程,其实也是唱片工业式微、流媒体崛
起,音乐传播的渠道逐渐丰富乃至复杂的过程。
互联网兴起之前,音乐传播的路径几乎是自上而下的,唱片公司负责作品的创作制作、
音乐人的包装和专辑的发售,听众的选择只限于在唱片店看到一张专辑买或者不买,并
不能具体、快速地影响到音乐内容和音乐人的形象和演艺生涯。
但在今天,消费者“用点击投票”的机制已经形成,音乐人不仅能在专辑发行之后看到
清晰的粉丝画像,也能及时在评论区收到最直接的反馈,创作者与消费者的连接愈发紧
密。
这样的关系延伸到粉丝经济中,演变为粉丝养成爱豆、互联网为消费者赋权的现象,然
而对于大部分粉丝来说,爱豆的音乐质量并不是为不为其打投的首要的判断标准。与此
同时,短视频的火热也促使音乐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改变,一首歌可能仅仅因为一句歌词
就爆红。
实际上,大部分中国Z世代年轻人也是第一批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兴起的年轻
人。对于他们来说,那种攒着早餐钱盼了几个月,终于买回来一张周杰伦的CD,回家“
焚香沐浴”、从第一首听到最后一首的仪式感,其实是遥远而陌生的。
图片
换句话说,Z世代年轻人不存在“知识饥渴”,只要键入关键字,就能获得各式各样的文
化产品。与之相对应的,因为喜欢不同文化而聚集在互联网中的年轻人,在不同的平台
、媒介中构成了流行文化、亚文化、次文化等大大小小的圈层,一首歌要突破圈层壁垒
走向大多数消费者,比天王天后时代要难得多。
也正是因为互联网,Z世代年轻人在音乐上的审美也逐渐与国际接轨,靠“1645”套和弦
的流行歌在音乐上已经显得单一和粗糙,而爱豆们的歌往往将摇滚、嘻哈、国风、电子
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制作更为精良,也能为粉丝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对于长期占据榜单的天王天后们来说,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比如孙
燕姿在被称为“冷门歌手”之后,立刻在微博发出了新歌即将发行的信息。
图片
飞速发展的时代正在倒逼歌手们适应新媒介,寻找、打通更垂直的受众,对于当代音乐
人来说,光有一副好歌喉可能远远不够。而创作者们试图打破圈层的过程,可能也是更
普世、更让人有共鸣的好作品诞生的过程。
--
FROM 113.116.180.*